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施仁政,让百姓们过上好日子,这是朱允熥坐上这把龙椅所必须肩负起的责任。

虽然朱允熥偶尔会抱怨,时不时就将那些繁杂的政务甩给杨士奇他们。

但朱允熥毕竟是从后世过来的,以民为本这最基本的治国理念,他从未忘记!

虽然不可能让百姓们过上后世人人如龙的生活,

但吃得饱穿得暖,朱允熥有自信能做到!

那些没有遭到清洗的各地一把手官员们,个个待在京城里战战兢兢。

不过朱允熥也没让他们呆在京城太久,

毕竟他刚刚颁布的免各地一年赋税,以及废除建文一朝的所有加税政策,还有诸多利民政策,还需要他们去主持实施呢。

三天后,这些幸免于难的各地一把手官员们战战兢兢的接到各自原路返回的圣旨,这让他们全都不由的松了一口气。

“呼。”

离京后的他们,瞬间感觉到如释重负。

他们在京城内的这段时日,那股无形之中的压迫感,让他们几乎喘不上气。

这一趟京城赴职,他们算是领悟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贪小财可以,但必须爱民。

倘若敢贪百姓们的救命财,只怕是他们有命贪,没命花啊!

而且他们也明白,不管他们身处何处,无形之中总有一双眼睛正盯着他们的一举一动。

锦衣卫,无处不在!

以湖广布政使马合为首的一众各地一把手陆续从京城返回到各地布政使司,

而个别布政使司空缺的一把手位置,则有人补上其空缺,

为了尽快推进朝廷刚颁布的诸多利民政策施行,马合等一众各地布政使司的一把手都不敢怠慢分毫,回归本地的第一件事情便是事无巨细的确保政策落实到位。

与此同时,朱允熥亲自下拨的各地灾情赈灾款也陆续发往各个布政使司。

各地布政使司在看到朝廷亲自下拨的赈灾款的时候,全都惊呆了。

这么些年了,朝廷竟然会给他们拨赈灾款。

灾情第一年的时候,他们或许还有所希冀,

可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赈灾款连个毛都看不见。

巧妇还为无米之炊呢!

更何况他们要救济以百万计的灾民,灾情更是反复无常。

饶是他们想出再多的赈灾策略,但一个没钱没粮,就统统没辙。

但现在朱允熥既然下令拨款,朝廷也准时准点的将各地赈灾款发放到位,并且全程在锦衣卫的押送监视下,这笔赈灾款从国库拨出,一路运到各地布政使司,一两银子也不差。

这足以说明朱允熥对各地赈灾的重视程度了。

他们丝毫不敢有所怠慢。

一晃又是半年过去,

此时各地布政使司的赈灾计划已经趋于卫生,各地百姓们没了压在肩上的沉重赋税担子,

再加上各地布政使按照朝廷所下达的政策,实行宽松仁政,

以及各种高产量农作物种子的普及,

不到半年时间,各地百姓们便渐渐的脱离了水深火热。

虽说还达不到吃饱穿暖的水准,

但距离这个水准,已经不远了!

经过半年的休养生息,全国各地的百姓们除了仍然还在战乱之众的北边燕王北平一带,还有大宁一带,以及川蜀一带,其余各地的百姓们也都摆脱了饥荒,家家有田耕种,还有由中央朝堂出钱,各地政府负责实施精准落实到位的“以工代赈”政策,不仅带动了各地基础设施得完善建设,还带动了百姓们队生产的积极性......

好处诸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一晃半年过去,负责南北彻查的杨荣和解缙也都相继归来。

这半年里,以杭州府为中心的浙江布政使司所上交的税收,打到千万雪花银。

现在杭州府市区的房价已经背抄到了一个天价!

就连郊区的房价也跟着水涨船高。

这股趋势还向周围整个浙江布政使司蔓延。

对于这股不正常的炒房趋势,朱允熥当机立断出手颁布政策,及时遏制这股不良之风!

虽然杭州府市区的房子确实是一房难求,但价格也决不能高出市场太多,这属于是恶意哄抬价格。

不良风气必须及时遏制!

现在的杭州府,已经被全国生意人都视作经商圣地。

在商人之间流传着一句话,

“只要去了杭州府,遍地都是黄金!”

这话就属于是拿着麻袋到处捡钱了。

这话虽然过于夸张了,但也并无道理。

朱允熥在杭州府颁布的诸多利于商人经商的政策,以及开放码头允许商人下海经商,这些无不是代表着机会。

未知的外界,有着不为人知的潜在危险。

同样也有着不为人知的机遇!

他们谁要是抓住机遇了,说不定就能一飞冲天,一跃成了富甲一方的大富商了!

再者说了,朱允熥在把持朝堂得第二月,就下令废除了士农工商的阶级划分。

同时也鼓励百姓们经商。

不过朱允熥也同样下令严禁官员们经商,这是为了防止以权谋私。

至于官员们的亲戚经商,这些官员们是否会给亲戚走后台,撑场子之类的。

那这些朱允熥都懒得理会,因为这些破事都交给了正义所带领的锦衣卫处理。

一经发现有以权谋私的官员,不论政绩如何,统统罢免,并保留追究起责任。

......

应天府,皇宫,奉天殿。

今日的早朝与平日里都有所不同。

上朝的百官们全都相视无言。

殿内寂静一片。

“诸位爱卿,为何都不说话了?”

朱允熥扫视殿内群臣,沉声问道。

百官无言,谁也不敢率先出列进谏。

百官之所以如此忌讳,乃是因为所讨论之事,实在太大了。

休整了半年的大明,又要再起刀戈了!

作为如今百官之首,内阁首辅的杨士奇,在瞧见百官们纷纷不敢多言后,他便得以身作则,先行出列进谏。

只见杨士奇挺身而出,大步跨出,沉声道:“启禀王爷,依微臣之见,此战该打!”

杨士奇这一语,算是为今日早朝定了性质。

打!

“如今我大明已经不是半年前各地百姓们民不聊生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