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酒海钩沉 > 第14章 以酒堵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刘邦奄奄一息时候,吕后问刘邦,萧何死后,谁可以任丞相。

当时刘邦安排萧何之后,就是曹参,曹参之后以王凌为主,陈平辅之。当吕后又问再往后呢?刘邦摇摇头,说以后的事也不是你能看到的了。

曹参做了丞相,采取无为而治的方法,基本上天天不干什么活。

但是有想干活的大臣呀,见丞相天天喝酒喝的晕晕乎乎,根本不管国家大事,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曹丞相还不像有些不清不白架子大,他是谁来敲门都往里面请。

这些人大多数都是憋着提意见建议的,提前文件夹笔记本准备的挺充分。

等进到客厅,发现桌上酒菜都准备好了,曹丞相就在那等着呢。

等来人问了丞相好,该走的形式该行的礼行完,还没等人家说话呢,曹丞相直接开口笑道:‘’正发愁没人陪我喝酒呢,大人来的正好,陪我喝几杯。‘’

没办法,一来人家官大,让你喝酒那是给面子。二来人家都把酒菜准备好了,别说上下级关系了,就是普通朋友也不好意思拒绝呀。

过去喝酒也有讲究,不是说人到齐了就端杯开喝。那是怎么喝,谁敬谁,喝几杯,都有哈数的。

酒量小的,一套流程下来,流着哈喇子被抬上车拉走。酒劲大的,还能聊会天。

曹参这丞相可不是白当的,发现来人想说正事,立马举杯劝酒。搞得来人只能闭了想谈工作的嘴,张开往里面灌酒的嘴。

您想啊,大臣人数可是不少,起码属于丞相直接负责的部门组成人员也得大几十位吧。这个汇报工作,那个要叙叙旧,还有别的单位沟通协调的,人数可就多了去了。

想想诸葛亮,事必躬亲,最后也算是给累死的。再看看曹参,天天喝酒,俩人在同一个部门,干的活可是差别大了。

何况诸葛亮管理的,按现在来说就一个四川省。而曹参需要操心的,那可是正儿八经的全国。

所以如果把诸葛亮放在曹参的位置上,估计还得早死几年。

曹参的酒量究竟有多大,估计谁也说不准。因为不管什么时间,也无论谁来,他唯一的工作,就是让来客喝饱喝好最后喝倒。

如果一天来一个还比较容易对付,但是一天来几拨,或者分期分批来,那就得发挥连续奋战的精神了。

并且那时候似乎还没有什么双休单休的,除了请假,就得天天上班。

您想啊,曹参的年龄应该和刘邦萧何差不了多少。出任丞相时候,曹参也得六七十岁。到古稀之年了,还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泡在酒桌子上,身体得做出多大牺牲啊。

就这样,无论谁来,来多少人,曹参都能做到把人家的嘴堵住莫谈国事。都说有三陪,就老曹这陪酒,有时候五陪都不止。而是每次都能把别人的嘴堵严实,说明他是没喝多。就这酒量,绝对是老当益壮的杰出代表!

但是天天这么玩,他爸妈知道不知道咱不管,汉惠帝是知道了。

惠帝怕耽误国家大事啊,就让他儿子曹笜回去劝劝他老爹。

惠帝说了话,那是圣旨啊,必须得回家问问。

可是没聊几句呢,老曹头劈头盖脸的把曹笜揍了个鼻青脸肿。那意思大概是你这小兔崽子,老子怎么干工作还用你指挥!

第二天曹笜上班,汉惠帝看着脸上有伤,关切的问:‘’怎么,跟老婆打架了吗?‘’

曹笜回道:‘’我把皇上您交代的话回去跟老爸一说,他就直接开打,我是不敢再劝了,皇上您看着办吧。‘’

惠帝一听也急了,这老曹消极怠工,还有理了他。不行,今天这事必须说清楚。

吩咐太监,起驾丞相府。

曹参接着,面对老板,那套用酒堵嘴的招数肯定不能用了,老老实实的行过大礼,等着皇上训话。

也就是汉惠帝脾气好,这情形还是心平气和的说话。

惠帝说你这天天拿着工资不干活,怎么能对得起丞相这个职业呢?

曹参道:‘’臣斗胆问一下皇上,您能力比高祖皇帝如何?‘’

惠帝说朕当然不如先帝。

曹参又说:‘’那皇上认为臣的能力比萧相国如何?‘’

惠帝略一沉思,道:‘’怕也是不及。‘’

曹参这下算是抓着理了,道:‘’既然皇上您不及先帝,我也不如萧相国,那咱干嘛还要折腾呢。就按照先帝和萧相国留下的规矩,照着执行也就是了。‘’

惠帝听着有些道理,但又觉得哪里有点不对劲,却找不出从哪反驳。无奈的摇摇头,干脆由他去吧。

萧规曹随,无为而治,确实让大汉朝老百姓休养生息,为后来的文景之治创造了必要条件。

不过现在来看,前辈留下的也不一定全对。大的方针政策不变,一些小问题还是需要改动的,要不然都一成不变,社会岂不还是在茹毛饮血的时代吗?

不过曹参并不是糊涂蛋,要不然刘邦和萧何不会同时都看上他。他也不是天天喝酒泡妞,该做的工作还是不能落下。

到了汉文帝刘恒上台,继续采取与民生息的方式,汉朝国力进一步发展。

不过在西汉初创阶段,因为经过连年战乱,老百姓迫切需要发展生产,粮食供应还是有些紧张的。粮食不够吃,酿酒业肯定受直接影响。所以在西汉初期,酒的消费减少,属于奢侈品,一般老百姓想喝酒,难度还是挺大的。

并且汉文帝本人非常节俭,反对铺张浪费,所以酒文化在汉文帝时期,并没有留下太多的精彩故事,这应该也是百姓之福啊!如果都像魏晋南北朝时期,奢靡之风盛行,苦的还是百姓。

汉文帝时期,出了一件在当时不算大,但后来闹大了的大事。

吴王刘濞因为能打敢杀,被刘邦封在了吴地,定都扬州,刘濞就是吴王。

汉景帝刘启还是太子的时候,刘濞的世子刘贤来长安游玩拜见皇帝刘恒。论着刘启和刘贤是堂兄弟,年纪相仿,就留着一块在宫中玩耍几天。

刘濞是刘邦的亲侄子,也就是说刘濞跟现任皇帝刘恒是亲亲的叔伯兄弟,他俩的儿子可不就是堂兄弟嘛。也许有些地方叫法不一样,但关系就是这么个关系。

当时刘启和刘贤都十来岁年纪,在一块玩的也不错。

这天中午兄弟俩一块喝了点小酒。我对这个有点奇怪,虽然说民间喝酒在当时比较少,皇宫自然是不缺酒的。问题是两个十来岁的小屁孩就喝酒,是不是成熟有点太早了。

酒后闲着没事,俩人在宫中摆开棋盘,下起棋来。

下着下着,可能吴地的棋规和长安有点区别,俩人为了一步棋怎么走发生了争执。这本来不是什么大事,但是也是该出事。

刘贤也是从小娇生惯养的,脾气像他爹,都不是那么好,说话还挺横。

刘启也不尿他那一套,气的狠了,拿起棋盘照刘贤就打了过去。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