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展示近代伟人开国,皇帝们被圈粉 > 第31章 于是,一个风起云涌的大世即将拉开序幕!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1章 于是,一个风起云涌的大世即将拉开序幕!

“不错,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

会议室内,黄兴、陈天华、陶成章、蔡元培等人齐声大喊。

声音铿锵,宛如金石落地。

在这一声声宣誓声中,每一人都目光明亮,仿佛带着光,一扫阴霾,有的,只是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

无一例外,将大家全部号召在一起的孙先生,被推选举成同盟会总理,黄兴被推举为执行部的庶务。

总理以下,分设执行、评议、司法三部,在国内设有东、西、南、北、中九个支部,并在各地区设立分会。

“咔嚓!”

伴随相机一阵闪烁,同盟会所有成员大合影,孙先生坐于居中,黄兴坐于居左。

不过一百多人而已,但是却给人一种欣欣向荣的景象。

仿佛,每个人都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中华。

……

这样的画面,令各朝震撼,个别朝代,甚至感到了胆寒。

秦朝。

一股从未有过的寒意,忽然遍布了嬴政全身,咸阳宫明明没有风,可他却没来由的颤抖了一下。

大臣立即上来搀扶,却被嬴政抬手拒绝。

自始至终,嬴政眼睛都死死盯着同盟会成立的那一幕。

是的。

这位始皇帝陛下,感觉到压力了。

他心中满怀期待,想看下去,看看由这些人创立的民国是怎么样的,可是,他也同样害怕着。

“没有一个朝代是长生不朽的,这是覆灭大清的一股力量……”

“我大秦,将来会会以何种形式覆灭?被谁覆灭?”

嬴政这般喃喃自语。

大清。

“噗通!”

乾隆整个人从龙椅上摔了下去,浑身止不住的颤抖。

“乱臣贼党!都是一群乱臣贼党!”

他愤怒的咆哮着,整个乾清宫,都是他咆哮的回声。

可是咆哮归咆哮,这一次,他真的预感到了,他大清要亡了。

北宋。

苏轼、苏辙俩兄弟望着这些一位位出生寒门的人为了同一个信念,彼此聚在了一起。

只为掀翻他们头上的压迫,只为让百姓能挺直脊梁,只为让一国找回丢失的尊严,争相奔走,发自内心的笑了。

“羡煞旁人。”

“要是我们有这般团结就好了,何愁变革不成功?”

苏轼、苏辙眼里有着一丝唏嘘和复杂。

他们想起了一个故人:主张变法的王安石。

而他们与欧阳修、司马光等人,皆是反对者。

其他朝代,目光同样定格在这一幕。

此刻,不同朝代,不同阶层的人,全部在心里发出心声。

“就这样往前吧。”

“从没有见过这么多的人,为了同一个家国大义的目标而奋斗了。”

“我们,就是你们。”

盘点初期,曾有这样一段文字——我们,就是你们,深入人心。

现在,终于把这句话还回去了。

天空中,文字继续。

【同盟会成立后,在孙先生的运作下,《民报》成立,陶成章、章炳麟担任主编,胡汉民、汪精卫执笔,与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主张保皇的《新民丛报》展开激烈讨论战,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正式入住国内。】

画面中,夜深了,可是屋内一盏盏油灯依然亮着。

一位位青年依旧在奋笔疾书,赶着改革文稿。

其中一人,叫汪精卫。那时的他,还有满腔热血。

同盟会虽然成立,但是并不代表,同盟会成立了,国内的局势就能改变,清廷就能被推翻。

唤醒沉睡的中华之魂,还需要他们这一代人做先驱者!

那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有太多太多的人,为了同一个目标努力、奋斗、甚至流血,牺牲生命。

海外革命之火闹得沸沸扬扬,国内,却是一片沉寂,宛如一潭死水。

【1905年,袁项城、张之洞联名上奏《请废科举奏》,最后一次科举考试进行,一千三百余年科举历史终画上句号。】

【同年,北洋新军编练完成,北洋军阀成形。】

画面展开。

最后一次科举考试,窗外下着蒙蒙细雨,参加科举的书生也寥寥无几。

徒增一抹萧索与苍凉。

这最后一次科举考试,更像是走一个形式。

状元是一个叫刘春霖的。

中了状元,他的脸上也没有任何高兴之色,有的只是呆滞、木讷。

他抬头,看着窗外烟雨蒙蒙的天气,他笑了。

“如今之朝,状元之名,又有何用?”

“况且状元也轮不到我来做!”

刘春霖气愤道。

原来和他一同参与科举的还有两位考生,一位名谭延闿,一位叫朱汝珍。

慈禧一看这两位考生的名字,眉头一皱。

分别想起了两位故人——

一位是掀起戊戌变法的谭嗣同;一位是当时和她争宠的珍妃,于是大手一挥,将两人的名字抹除,刘春霖才成为了状元。

“如此腐朽的制度,一如清朝之根基,早该废除!放到如今,只会徒增笑料。”

自嘲声中,刘春霖抬头看向天空,看到的,却是一片腐朽。

画面一变,中气十足,洪亮震耳的喝声,响彻云霄。

是一群训练有素的士兵正在训练。

他们是北洋新军,于1895年组建完成。

如今十年过去,已经训练完成,是清廷如今的国家主力军。

训练场中,一位身着戎装,不怒自威的将军正在巡视,自成一派气势。

看着手中有兵初长成,袁项城不禁露出满意的笑容。

画面中,文字浮现。

【北洋新军共六镇,一镇由慈禧控制,另外五镇,全由袁项城牢牢把控在手里,成为其日后起家的重要资本。】

“大家看看吧,这个风起云涌的时代!”

画面骤然拉高,同盟会的三民思想已经传入国内,大街小巷,各大报刊亭,都有有志之士争相奔走,呐喊。

“孙先生成立了同盟会,未来会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大清气数已经尽了!”

“我们终于熬出头了,可以挺起胸膛做人了!”

“这一天,不会太久的,这不是重点,而是一切的起点!”

……

大清之内,内有袁项城掌控北洋新军,养精蓄锐,外有孙先生组建同盟会,思想实践传入国内。

于是,大清末年,一个风起云涌的大世,即将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