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直播开局剧透皇帝死因 > 第60章 黄道婆与王贞仪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科技上,黄道婆改进了纺织工具,让更多人不再受冻。

棉花,是个神奇的东西,这种植物,仿佛是大自然为人类量身定做。

但在古代,棉花不被大家熟识和认可。

早在南北朝时期,棉花就已经到了中国,说实话,也不排除时间更早,但那个时期的棉花品种不算太好,大家还是觉得这种东西的作用不大。

直到宋朝,种植棉花的人慢慢多了起来,但要想把白花花的棉花纺织成布料,也很难。

首先就是棉花的采摘,白花花的花朵固然好看、温暖,但里面有好多棉籽和杂质,想把这些东西挑出来。可是个细致又麻烦的活计。

好不容易挑完了棉花,纺线又成了问题。

直到黄道婆将技术带到中原,棉花才成了中国劳动人民首选的衣料。】

棉花能御寒!

秦汉的人们立马集中了注意力。

他们这个时代,普通百姓最痛苦、最难熬的就是冬天。

南方还好点,北方一到冬天好多百姓压根就熬不过去。

春天播种、夏天干活、秋天收获,只有冬天,什么都没有,只有寒冷。

衣料本身就是贵重的资源,对于普通贫寒人家来说,春秋两季能有衣服裹身,就已经不太容易。到了冬天,只能一家人缩在房屋里,就为了汲取那一点点温暖。

他们平日再勤劳,最多就只能有足够的麻布,这种东西做衣服,就是一种折磨。

粗糙就算了,关键问题是保暖效果很差。

要是能有棉花种子就好了。

【黄道婆是宋末元初的一名普通女子。在那个乱世,黄道婆成了一户人家的童养媳。

大部分的童养媳都是去受苦的,家里的所有脏活、累活自然就成了童养媳的工作。

黄道婆年轻时候受了不少苦,后来她流落到了崖州。

那个时候,生活在崖州当地的黎族已经种植了棉花,他们也摸索出了一些棉纺织的经验。

黄道婆在这里生活了将近四十年,在这期间,南宋的小皇帝和十万军民就在崖州结束了他们的一生。

在这四十年里,黄道婆不仅全部掌握了黎族本身的技艺,而且她还有了改进。要是在现代,妥妥就是发明家。

五十多岁的黄道婆在外面生活了大半生,她年纪大了,有些想念家乡。

这时候,元朝统治了所有地盘,他们把人分成了四个阶级,虽然,这种类似种姓制度的规则并没有明文规定,但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在遵循这种潜规则。

整个国家基本被分成了四等人,等级最低的就是南宋境内的原住民。

黄道婆本身就是南人,幸好她还有一重身份,就是坤道。出家人行走江湖,到底是方便一些。

公元1296年左右,黄道婆等到了回乡的海船,终于在离家将近四十年的时候,踏上了回家的路。

到了家乡松江府,她看到了当地落后的纺织技术,她教家乡人纺织的技艺。还发明了新的机器。

去棉籽、擀棉花、弹棉花、纺棉线、织棉布,这一套流程都有了新的机械。

说实话,各朝各代可能都有聪明的女子改进纺织机械,可没人像黄道婆一样,愿意把自己的手艺传播出去,造福众人。

正因如此,黄道婆成了继嫘祖后的又一位伟大发明家,一直被后世立祠供奉。】

元朝

正在当地教习妇女的黄道婆心里不敢置信,她一直是社会的底层。从小时候的童养媳,到现在的南人,包括她道婆的身份。

三姑六婆里,道婆就是其中之一,大家对这些人普遍有些瞧不太起。

她何德何能,竟然被人立祠供奉。

受过黄道婆恩惠的百姓却觉得她应当流芳百世,在他们心里,黄道婆就是神仙下凡。

他们不懂那么多的弯弯绕绕,谁让他们过得好,谁就是他们心里的神。

有些家有余财的人,想为黄道婆建一个生词,此话一出,响应者不少。大家都聚在一起商量,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很快就定了一个章程出来。

【在清朝这个极度扭曲的社会,有一位女子绽放了属于她的光彩。

那个时候,西方的科技呈井喷式发展,他们把目光放在了地球之外。

西方人已经明白了星球运动的轨迹,他们早就知道了我们生活的星球到底是什么形状。

在地球的另一端,江宁府的一个女孩出生了。她叫王贞仪。

王家是个典型的书香门第,王贞仪的长辈也都是能人,她祖父是个通才,虽说不是绝顶的天才,但他通医学、天文、算数、文学等。

她从小跟着祖父生活,小小的王贞仪跟着祖父学了不少知识,基本上继承了祖父的所有学问。

祖父死在了关外,十一岁的王贞仪和祖母、父亲等人去关外奔丧,这一路的见识也是十分宝贵的资产。

之后,她跟着家里人去过北京、陕西、广东等等,几乎算是跑遍了大半个国家。

值得一提的是,她学过骑射,水平还可以,称得上文武双全。但在这么多学问中,她最痴迷的还是数学。

数学是科学之始,可以说,没有数学就没有科技。】

明朝

王夫子是学院的一个普通教书匠,他这一辈子只得个小功名,便在科举上没能寸进。

他天生对四书五经不太感冒,只喜欢算学,可算学终归是小道,虽说科举也考,但实在只有一点点,单纯精通算学,基本对科举没啥帮助。

只能说,幸亏科举考,他还能靠着本事找个饭碗。

他在学院能有点钱财,但一辈子也就这样了,压根不可能像那些教经史子集的夫子一样。

本来他也认命了,可一句“数学是科学之始”,让他重新有了希望。

他相信,有了天幕,数学总归会成为学问的主流,而这一天,绝对不会太晚。

事实上,唐晓已经将新的功能完善的差不多了,新功能一上线,各个朝代都会获得不少东西。

从种子的培育到科技的发展;从百姓的识字率到学堂的改革;从社会的制度到各行各业的新技术,等等。

各朝各代马上就会迎来一场蜕变。

【王贞仪的数学水平很不错,她加入了安徽的数学学派,学习了中西方的算学。

除了数学,她对天文学也有浓厚的兴趣,研究天文学,需要实验,可没有工具怎么办?

王贞仪的答案是,自己做。

为了研究月食的原理,她把自己关在房中,灯被挂在房梁上,成了一个小太阳,倒了的桌子就是地球,王贞仪本人拿着小镜子充当月球。

就在什么都没有的条件下,她研究明白了月食的原理,还写了一本《月食解》。

可惜的是,如此聪慧的女子死在了二十九岁那一年。

她这一辈子,写了不少着作,有六十多卷,有天文学方面的,也有数学方面的,还有诗集,真可谓全才。】

清朝

王家人对于王贞仪的成就自然是自豪的,可他们没有一个感到高兴。贞仪寿数不长,这让王家有些愁云惨淡。

王贞仪看着母亲一脸忧虑,赶紧上前劝慰。

“母亲不必忧心,现在离二十九岁还早,如今有天幕现世,以后的未来没人能说清,唐晓说的只是历史,可这些事对她来说是历史,对我们来说,却是未来,是未来,那就可以改变!”

看着女儿坚定的小脸,王母慢慢放下了忧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