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时间一晃到了宋朝,石鼓在民间已经沉寂了好多年。

等到宋仁宗上位之后,大宋的文治基本到了巅峰。

唐宋八大家中有六位是宋代的,六位全部都是在宋仁宗在位期间崭露头角。】

???

大唐人民表示不服。

这什么唐宋八大家是谁评选的?凭什么大唐只有两位?

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唐朝不服,宋朝人心里可是美滋滋。

饱读诗书的赵祯心里总算有了一些值得欣慰的事。

他如今已经47岁了,这么多年以来,他认为自己作为皇帝干得还算是不错。

结果唐晓左一句弱宋,右一句宋仁宗口碑好是因为他性格好,简直让赵祯觉得自己这么多年成了一个笑话。

现在能从唐晓口中听到一点点好消息,他也算是满足了。

一时间,所有人都在讨论这八大家里宋朝的六位大家到底是谁?

饱读诗书的赵祯也不由得认真思考了一番。

他心里不愿意唐晓说起石鼓,只求唐晓好好讲讲这六位大家。

【之前给大家也说过科举,科举这么多年,人才最多的一次科举就在宋仁宗赵祯在位的时候。

那一年正是嘉佑二年,也是公元1057年。

这一年与科举有关的人才实在太多,考官欧阳修、梅尧臣等等,考生苏轼苏辙兄弟、曾巩、张载、程颢、章惇等等。

这些人从老师到学生全是大牛,最最神奇的是一甲比较平庸,二甲、三甲全是大神。

有24个人有资格在史书中单独作传,有九个人最后官至宰相。

这场科举被叫做千年龙虎榜。】

我的天呐!

赵祯发出的这声呐喊是高兴。

今年正是嘉佑元年,也就是说这些人才都已经长大,可以为他所用。

其他人放出同样的呐喊,不是高兴,而是悲呛。

准备下场考试的考生全都悲从中来,他们造了什么孽和这些天之骄子同场科考。

他们读书本就是为了功名,眼看着世道又变了。

明年的科考可能是最后一次传统考试,大多数没有特殊才能的读书人都想着通过这最后一次机会逆天改命。

现在反倒告诉他们,他们遇到的这场考试的难度是最大的。

这还考什么考,还不如回家去。

欧阳修一直想要摒弃如今繁复无用的文章套路,明年的科举考试就是他的第一战。

现在看来,想必他的目的达到了。

二月份就要开始会试了,现在的东京城早已人满为患。

离考试没几个月了,苏家父子三人也来了东京。

一路上父子三人打打闹闹,好不快活。

苏洵原本是个典型的浪荡子,中年之后才决心苦读,想有一番成就。

唉,科举不顺,他也慢慢熄了为官的心思,转而将全部的心神放到了两个儿子身上。

不是他吹嘘,他的儿子在将来绝对会是不同凡响的人物。

一路上听着唐晓的光幕,也不止一次的听过苏轼这个名字。

此苏轼是不是自家儿子苏轼,这成了一问题。

苏洵心中认为这就是自己的儿子,但别人问起时,他也不好大大咧咧的承认。

只怪唐晓说苏轼的信息太少,先前只知道苏轼是宋朝的、写过《菩萨蛮》、被贬过官、爱吃荔枝。

指向性太少了,他有再厚的脸皮,也不好意思直接说儿子就是那个苏轼。

现在不同了。

苏轼、苏辙兄弟二人被放在了一起,不用多说,这定然是自家的两个儿子。

他们两人在这一次的科考中注定一鸣惊人,他们会成为宋朝最闪耀的两颗星星。

【上行下效。

宋朝的文治繁荣离不开赵祯这位皇帝。

赵祯酷爱读书,当他读到韩愈所写的《石鼓歌》之后,对陈仓石鼓迸发了极大的兴趣。

皇帝想要,底下人自然想方设法跟着找。

时任凤翔知府的司马池也动了心思,石鼓自从出土以来和凤翔这块地方的联系就没断过,之前经历的所有风风雨雨也都在凤翔境内。

作为凤翔知府,司马池占了地利,他理所应当的准备大展拳脚。】

不用说,这位肯定找着了。

百姓们心里有数,任何东西除非你别让别人知道,把宝贝都存在捂的死死的。

只要有别人知道,就想着为皇帝和大官提供线索。

唉,其实说来,这石鼓也不是一个人的专属。

无论是谁祖上传下来的,说到底就是一个赃物,交上去也不是坏事。

司马光越听越难受,作为司马池的儿子,他最崇拜的父亲这一生最大的污点就与石鼓有关。

官家没有怪罪父亲,可这件事情终究是发生了。

十几年前父亲去世的时候,心中最痛苦的事情就是此事。

【很快,司马池便找到了九面石鼓,这九面正是在风翔孔庙里的那九面。

唯一缺少的就是早早被人偷去的那一面单独的作原石鼓。

总共十面,现在只有九个,司马池越想越难受。

谁人不想十全十美?司马池也不例外。

他为了追求完美,自己私下让工匠做了一面假的。

当石鼓运到东京的时候,赵祯已经扫榻相待。

皇帝和名家学者全都沉浸在了充满故事的石鼓中。

仔细一研究,司马池弄的那些小九九没能奏效,所有人都发现了这是假的。

这下子就是尴尬。

好在赵祯没因为这件事太过为难司马池,这本来只是皇帝的喜好,不是朝臣的工作职责。】

赵祯也是哭笑不得,他就知道,唐晓肯定要说这件事情。

再不愿意听到关于石鼓造假的事,也得听。

现在石鼓已经安然存放在了东京,唐晓接下来要讲述的事情,对石鼓有所关注的大宋人都知晓。

【集齐了九面,唯独就只差一面。

最后这面作原石鼓理所应当的出名了,不少人都开始撒钱找石鼓,也跟着图一个出名的风头。

1052年,一位名叫向传师的金石收藏家为了寻找石鼓辗转来到了凤翔府。

他来凤翔不是毫无缘由的,主要是因为他有了作原石鼓的线索。

之前向传师收购过一副太氏石鼓文拓本,在这副本里他发现了两个字–作原。

很明显,石鼓被人收藏了。

经过多方探查可以确定,这个太氏就是凤翔府的一户人家。

等向传师千辛万苦赶过去的时候,太氏一族所有人都死光了,半年前的一场瘟疫,带走了他们的生命。

官府为了防疫,将太氏一族的所有东西全都烧了。

向传师心如死灰,本来打算就这么回去,结果天无绝人之路。

第二天清晨,一阵磨刀声传来,睡得正香的向传师立刻被吵醒。

本来没找到东西,已经够难受了,现在连个安稳觉都睡不了。

带着满腔怒气,向传师准备下去和磨刀屠夫理论理论。

等见了屠夫的面他才发现,屠夫磨刀的石头正是那面作原石鼓。

百姓们不知道这是文物,直接将它当做普通的石头用。

这面石鼓上面被人掏了一个小坑,用来捣米,上面的一道裂痕,被屠夫用来磨刀。

原本满满当当的文字经过时间的搓磨,只剩下了最后4行。

幸运的是它终于被找到了。】

几乎所有人心里都有些不是滋味。

百姓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自然会将它当成普通的石头来用。

好像所有人都没有错,唯一需要责怪的就是当初偷走这面石鼓的人。

【等到宋徽宗赵佶继位,石鼓被他搬进了宝和殿。

赵佶是出了名的喜爱金石之物,石鼓对他来说,是很重要的东西。

看着石鼓上那残缺的断口,赵佶有了一个新的想法,他想将这断口补全。

思来想去,唯有黄金能配得上心爱的石鼓。

在他的想法里,这不就是妥妥的金石了吗?】

有点审美的人都有些不忍直视。

只有乾隆觉得这位宋徽宗总算干了一件好事。

看过《水浒传》的人明白唐晓所言非虚,这位宋徽宗确实喜欢石头。

但这审美也确实需要提高。

用黄金修补石鼓,亏他想得出来。

其他朝代的人不知道,宋朝之后的文人墨客还是挺喜欢赵佶的书画的。

从书画方面来看,赵佶不像是审美如此不堪的人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