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直播开局剧透皇帝死因 > 第274章 三个衍圣公及争爵乱象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74章 三个衍圣公及争爵乱象

【总之,五代十国时期孔家生活的还不错,没有什么灭族危机。

等到了宋朝,孔家的爵位变成了衍圣公。

可在他们成为衍圣公将近100多年之时,遇上了靖康之耻。

这一年,徽钦二帝被俘,赵构忙着跑路,他都没忘给当时的衍圣公孔端友送信,这是妥妥的真爱。

孔端友收到信之后,连忙收拾细软,带着部分族人,还背着当年子贡亲手雕刻的一对楷木孔子夫妇像,跑去投奔了赵构。

他们家自此就生活在了衢州,赵构特意给了一块地,让他们在这里兴建家庙、繁衍生息,孔端友一家照样还是代代传承的衍圣公。

自此,衢州孔家被后世尊称为南孔。】

孔家没有直接投降,而是选择追随南逃的大宋皇室,还算是稍微有点气节,没有烂到家。

大家还是有所欣慰。

不过有人却注意到“南孔”,有南自然也有北,看来北边可能又重新出来了一个衍圣公。

【衍圣公孔端友就这么跑了,但曲阜还有供奉着孔子夫妇、各位先贤文臣的孔庙,还有孔家的祖坟,孔林。

这些东西总是带不走的。

肯定要有人留在曲阜看管这些东西,最终孔端友将自己的异母弟弟孔端操留了下来。

能有此操作,大概率是两兄弟关系不好,不过这也为金国封赏创造了条件。】

咦!

大家也明白过来孔端友的这番操作是什么意思?

其他的族人他都能带走,就只留下了异母的弟弟一家,这番心思也算是昭然若揭。

对于这种有爵位的家族来说,最宝贵的就是嫡子长孙,孔端操成了被放弃的那一个,无非是因为他是一个庶子,在哥哥眼里是一个无足轻重的人。

就算没留人,金国也不可能毁了孔庙和孔林,如果真这样做的话,那就是以全天下读书人为敌。

【金人南下之后,扶立了一个傀儡皇帝刘豫,在明面上建立了一个伪齐政权。

要证明这个政权是正统的,他们需要一个孔子后人。

既然原来的衍圣公孔端友跑了,那他们就重新封立一个衍圣公,反正曲阜这边留下来的还是孔端友的弟弟一脉,也是正儿八经的圣人子孙。

就这样,一道诏书被送进了曲阜孔家 ,他们要册立被留下来的孔端操的儿子孔璠为衍圣公。

作为被留下来的那一个弃子,孔端操父子定然也是气愤的。

既然你不仁、就别怪我不义,孔璠接受了诏书,成了衍圣公,这就是后来的北宗一脉。】

有些世家子弟却觉得事情可能并没有那么简单。

一个家族要想繁荣昌盛,代代不绝,最重要的就是要审时度势,鸡蛋绝对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当年孔家在魏晋南北朝就用过这一招,曲阜是刘宋的地盘,他们接受着刘宋的封赏,但也不影响其他孔家族人在东晋甚至其余国家出仕。

这次孔端友专门留下了孔端操,说不定就是为了让他在金国那边儿有一席之地。

【南北两宗就这么传承了下去,南宋稳定,南宗那边儿也相对稳定,可北宗这里就不一样了。

在北宋时期,金国崛起的很快,可当他们过上了好日子之后,也逐渐沉迷于纸醉金迷,被崛起的蒙古打的落花流水。

1213年,金国实在是顶不住蒙古的攻势,决定迁都,从金中都燕京迁往汴京。

两年之后,北宗的衍圣公孔元措被一纸诏书叫去了汴京。

孔元措在走的时候将曲阜老家托给了自己的族兄孔元用。

只能说这门手艺算是代代相传。

孔元用留守曲阜的五年后,蒙古人攻陷了山东,他们也效仿当年的金朝,自己立了一个衍圣公,蒙古的衍圣公就是被留下来的孔元用。

一时间,同时有了三位衍圣公,搞得衍圣公这个爵位就跟批发的一样,真可谓是奇景。】

啊!

分了一个南宗北宗就够炸裂的,这还多了出了一个。

孔家真的个个都是人才。

百姓们不由得思索,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投降就投的这么心安理得吗?

有人掰着指头算了算,北宋末年孔端友跑路的时候,金国就算没拿下山东,但也不远了,毕竟两位皇帝都被人家俘虏了。

相较于金国跑路这次,情况明显危急的多。

这么看来孔元措也不算是太过分。

知晓了这一点,但也不能磨灭孔家那见风使舵的事实。

五十步笑百步注定只是一个笑话。

【宋朝文治繁荣,从这一时期儒家已经成了彻彻底底的儒教,孔家的地位相较于前朝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孔家可是个香饽饽,被三国争抢着,仿佛有了孔家的认证,自己就是正统。

这么看来孔家的地位和传国玉玺也差不多了,正巧在宋朝之前,五代十国的时候,传国玉玺没了踪迹。

没了这个物件,各国可不得尽量让孔氏子孙给自己站台。

接下来的事情就更抓马了。

留在山东曲阜的就是蒙古的那位衍圣公孔元用,可山东这里局势不稳。

一会儿被蒙古打过去,一会儿被南宋反攻回来。

就这么来来回回,孔元用也来来回回。

蒙古占领过来了,他就是蒙古的衍圣宫,南宋占领过来了,南宋照样给孔元用封大官,真可谓是香饽饽。

就这么互相拉扯了十几年,蒙古很快灭了金国,金国的那位衍圣公孔元措直接投降。

这时候孔元用已经死了,新的衍圣公是他的儿子孔之全。这下子,光蒙古突然又有了两个衍圣公了。

考虑到孔元措一脉从孔璠开始已经传承了好几代,蒙古又重立了孔元措为衍圣公,将孔之全封成了世袭的曲阜县令。

自此,北宗还是那个北宗。】

好家伙,这真的又是一出大戏。

小小一个曲阜县城,孔元措担了名,孔之全有了实。

最关键的是,蒙古那边给两人都搞了一个世袭,这是生怕两家关系好呀。

有人断言,接下来这几十年这两家的斗争不可能平息。

也是,本来孔之全从他父亲孔元用那里袭爵了,是蒙古官方正儿八经认定的衍圣公,可一夜之间爵位又没有了。

按道理他应该恨蒙古,但他肯定不敢,只能把这一腔怒气全都发泄在投降回来的族伯身上。

有人已经在心里默念,打起来、打起来,这热闹真的是不看白不看。

【孔之全本来就是蒙古正儿八经的衍圣公,结果一下子只能当个普普通通的曲阜县令,他自然不满。

更巧的是,从金国那边投降过来的衍圣公孔元措没有儿子。

孔元措心知孔之全的野望,怎么说他都把人家父亲留在了曲阜,自己走了,他也知道两家关系不算好。

因此,他不想把衍圣公的爵位再传给他们那一脉。

自己百年之后,总归要有下一个衍圣公,最后他将目光看向了自己的侄孙孔浈。

孔浈是他亲弟弟的孙子,从血缘上离自己也最近。

这孩子命不好,他不是正妻所生,母亲只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女。

他母亲生下他之后,没过多久父亲就去世了,他们母子二人被正妻任氏赶出了家门,任氏还把他母亲许配给了一个姓李的奴隶。

孔浈从小跟着继父姓李,身在贱籍,过得很惨。

孔元措知道了这件事情之后,派人将孔浈带回了孔家并抚养长大。

名为侄祖孙,但两人的关系却更像是父子。

孔元措死了之后,孔浈成了下一任的衍圣公。

可他原先身在贱籍的身份让孔之全父子抓住了漏洞,他们二人伙同其余投靠他们的孔氏族人向当时的蒙古大汗蒙哥上书。

他们说孔浈性情不好,不喜欢读书、只喜欢游玩,简直将他形容成了一个废物。

最最关键的是他们说孔浈不是孔家血脉。

这事就这么闹大了,衍圣公不是孔家血脉,这可是天大的丑闻。

世间之事有时候就是这样,他们不关心真相,只关心影响。

事情闹大了,最后由忽必烈做主,撤销了孔浈的爵位,但这个时候,忽必烈没有直接把爵位给孔之全、孔治父子。】

大家吃瓜吃的开心,果然和他们想的差不多,这两家总归是要闹出事情来的。

忽必烈倒是聪明,各给两边一个棒子。

血脉这种事情光靠嘴是说不清的,百姓对那些传言还是很有认知的。

风言风语能杀人,这可不是无稽之谈。

一些莫须有的传言,转眼就能夺取好几条生命,可笑的是这些人大都是被自己的父母亲人逼死。

你不愿意死,自然有人来帮你。

他们可不像后世,有那所谓的dNA技术可以鉴定孔浈到底是不是孔家子孙,只要有了一点疑问,那这可就有很大的操作空间了。

忽必烈的方法已经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不知道他要将衍圣公的爵位给孔家的谁。

【忽必烈眼看着曲阜县令孔之全斗得如此凶狠,他想了一个绝妙的主意。

衍圣公的人选为什么一定要从曲阜选呢?

更为名正言顺的反而是衢州的孔家,他们家在名义上才是妥妥的大宗。

可这时候南宋还没有完全灭亡,衢州那边还有一个正儿八经的衍圣公,忽必烈表示不急。

28年之后南宋灭亡,孔家有人随着那10万军民一起跟着宋末帝殉国。

但还有活下来的孔家人,其中就有南宋的衍圣公孔洙。

孔洙也算是有气节,他投降了蒙古,但却拒绝了当蒙古的衍圣公。

从南到北觐见了元帝忽必烈之后又回到了衢州。

忽必烈给他封官他都接受了,也没有推辞元朝对他们的种种优待,等忽必烈提出让他去曲阜继承爵位时,他话题一转,直接拒绝了。

孔洙只说他在衢州的母亲年迈,身为儿子他必须要奉养,同时衢州还有他们几代先人的坟茔,不能不顾。

后来更是大义凛然的正式将衍圣公的爵位让给了北宗。

主打一个归而不顺、封而不辞。

孔洙的这番操作总归是将孔家的口碑拉回来了一点点,让人提起孔家也不至于全都是一些没有膝盖的投降派。

不过自此衢州一脉的孔氏也就沉寂了下去,后来也都成了平民。

忽必烈见他如此说也就不强求了,在十几年后将爵位还是给了搞事的孔之全的儿子孔治。】

唉!爵位尘埃落定,但百姓却高兴不起来。

在这个故事里,赢家最终还是略微反派的孔之全一脉,听着很不得劲。

可惜了那位孔浈,摊上那么一个嫡母,从小受了那么多苦,好不容易否极泰来,就这么被那些人闹走了爵位。

【其实自从孔浈被夺了爵位之后,实际胜利的就是孔之全一家。

四十四年没封衍圣公,但是总归要有人干事,平日里的祭祀都要有人管,这些年孔之全孔治父子就是实际上的衍圣公。

等名分上也是的时候,他们家算是获得了大胜利。

可这幸运来的很短暂,等孔治一死他的儿子孔思诚袭爵之后,衍圣公的爵位又闹起了争端。

本来他们这一脉就是支脉,从法理上有些说不过去,有人支持时还好,支持他的人一旦散了,这都是现成的把柄。

孔治一家本来就是用了闹事的方法才把孔浈弄下去的,可刚传承了一代,新任衍圣公孔思诚就被族人用同样的方法给弄下去了。

属实也算是一报还一报。

孔氏族人认为孔思诚他们一卖属于支卖,没有资格成为衍圣公,这事被闹到了元仁宗跟前。

元仁宗也是不堪其扰,他派人要来了孔氏的家谱,直接从主脉中选了一个人出来。

这位幸运儿就是咱们前面说过的那位将孔末乱孔写进书里的孔思晦。

孔思晦家里很穷,他虽然算是主脉,但自从南北分宗之后,谁又能顾得上谁呢?

这下子,天大的馅饼真的算是砸到头上了。

他这一脉,就这么顺顺利利的传承了下去。

直到朱元璋建立大明,他孙子孔希学在大明王朝照样还是衍圣公。】

没想到后来还有反转,虽说爵位后来花落其他人,但是只要不是使阴谋的那个孔之全,大家还能接受。

靠着风言风语上位,又被别人用风言风语弄下来。

这只能说一句,活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