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在大唐混吃等死 > 第五十一章 引人瞩目的比试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五十一章 引人瞩目的比试

前来与沈默比试的共有两队人马,一批是和清河崔氏同出本宗的博陵崔氏,另一批就是来自江南的世家。

江南世家主要以十二望族为首,分别是吴郡四姓,顾氏,陆氏,朱氏,张氏。

会稽四姓,虞氏,魏氏,孔氏,谢氏。

琅琊王氏,陈郡谢氏,陈郡袁氏以及兰陵萧氏。

而从江南前往洛阳寻找沈默的这些人,乃是江南十二望族之一,吴郡四姓其中的吴郡顾氏。

(吴郡顾氏:吴中四姓之一,书香传家。

勾践的十三世孙,摇,曾担任过闽越族首领,因助刘邦灭项羽有功,受封为东海王。

后封自己的儿子为顾余侯,子孙留居会稽,其支庶子孙以其封号的第一字为氏,称顾氏。

史称顾姓正宗,尊摇为顾姓的得姓始祖。

顾氏真正的崛起是在东晋时期,凭着雄厚的经济基础,和永嘉南渡后的北方豪族琅琊王氏联合将司马睿扶上皇位。

此后,顾氏就成为东晋皇室所重点依赖的对象,许多家族成员从此进入东晋朝廷的权力中央。

吴郡顾氏家族成为当时的名门望族,延续到唐朝时期,仍为江东望族。)

顾氏这一群人对沈默称赞有加,而从博陵前往洛阳的那群人却是在不断痛骂。

为什么呢,因为这博陵崔氏与清河崔氏同出一家,崔焕英在朝堂之上大失颜面的事也传到博陵。

同为本家的博陵崔氏,怎么会甘心崔家这么高的名声给一个“黄毛小子”当了成名的基石。

于是博陵崔氏的当家人,崔憬笠就在博陵一代,各处抹黑沈默,也就引出了此次带人前往洛阳与那沈默比试之说。

“这次到了洛阳,你们一定得让那沈默名声扫地,区区一个黄毛小子,还想与我崔家相斗,真是活得不耐烦了。”

这崔憬笠的话引的面前的几个年轻人各个露出一副心高气昂的表情,为首一人还用不屑的语气说道。

“叔父,您也太将那沈默当回事儿了,‘神童’,呵呵,这称号咱们崔家早就不稀罕了。

到了洛阳,且看侄儿是如何让那沈默一败涂地的。”

这年轻人的话刚说完,站在他身边的另外几个人也随之附和。

“伯父,您且安心,我崔家流传千年的家学岂是沈默那沽名钓誉之徒所能比的。

到时不需子凌兄出手,由我等就能使那沈默无言以对。”

博陵崔氏与吴郡顾氏这两波人还没到洛阳呢,他们与沈默比试的消息就在洛阳城传播开来了。

有外来人想来挑战自家城中的“神童”,这怎么得了。

中国人自古至今都喜欢凑热闹,像这种事那怎么可能错过,大街小巷各式各样的人都在谈论此事。

“你们说那崔家和江南的顾氏,跟沈少爷比起来怎么样啊。”

“那还用说吗,肯定是咱们沈少爷能赢。”

有人支持沈默,自然也会有人反驳。

“可不一定哦,家兄就在会稽一代行商,早就听闻那江南顾姓的名号,在吴郡一代那可是鼎鼎有名,更别说传世千年的崔家了。

沈少爷这次可是要面临挑战了。”

不管这些洛阳城中的争执,沈默此时正在沈府书房内,捧着一本古籍阅读。

还时不时的在桌上的字典上翻来翻去。

放在外人眼中,可能会以为他在专心研究学问,可是只有沈默自己明白自家事。

四书五经认识沈默,可沈默却不认识它们啊。

虽说通过字典认识了一些常用字,可是这四书五经乃是沈大富特地为沈默寻来的藏书,里面很多字都是古篆。

比着字典都还没认全呢。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沈默是越看越迷糊,这怎么行,明天就该与博陵崔氏以及吴郡顾氏的人进行比试了,可自己连四书五经都还没看完呢。

这正是应了那句老话,‘书到用时方恨少’。

早知道会出现这种情况,自己就该多看看书呢,这可不是后世考试还能作弊。

明天那可是与人当面辩驳,如果讨论《大学》之意或《孟子》之道该怎么办。

《论语》才刚刚看了一半,《中庸》就更不必多说,抽刀断水水更流,沈默发愁愁更愁。

沈默发愁之时,沈大富从窗外经过,刚好看见他“用心”钻研学问的样子。

当即吩咐沈家的这些仆役做事动静都小一点,免得打扰到沈默,还让红叶去为沈默煮上一份莲子粥,已备他晚时饥饿。

崔憬笠和顾继红两人,此时也都带着自家子弟来到洛阳城中,将子弟留在客栈后。

顾继红与崔憬笠二人就朝国子监而去,国子监的邱老以及祝少监等人,早在他们进城时就已得到消息,此时正燃茗煮茶以待。

两人在去往国子监的路上正好相遇,崔憬笠率先开口问候。

“安垣(顾继红的字号),多年未见,近来可好。”

顾继红与崔憬笠年龄相仿,年少时互为好友,而两人今年都已是古稀之年。

“老朽这身体好的很,倒是你,峯坪(崔憬笠的字号。)

带小辈前来与那沈默切磋学问就切磋学问了,为何还要打着我江南世家的名号抹黑那字典一着。

真是越老越不知羞,学问之道堂堂正正。

岂是像你这般,在背后做小动作抹黑旁人的,老朽羞于与你为伍。”

像他们这个年龄,彼此谈话都不再有甚忌讳。

古语有言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

原文为“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该句出自《论语·为政》,意思是孔子说。

“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迷惑。

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

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崔憬笠并没有因为顾继红的言语而感到羞辱,反倒是淡然一笑。

“安垣兄此言差矣,正因为学问需要堂堂正正,老朽才不满那沈默口出狂言,依赖一本书就想博得‘大家’之名。

字典能否流芳百世,还是沦为泡影,要看这沈默有没有与之匹配的才华。

此次如果他连老朽家中不成器的幼子们?,都不能比过的话,那这字典能够‘教人一说’只能沦为笑谈。”

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句话还有下半句,话不投机半句多。

顾继红此时正有这种感觉,年轻与崔憬笠相识时,两人在研习学问上有着共同的志向。

可现在看来,年少时的志愿终究抵不过时间的流逝,这崔憬笠也不再是当初那个为了辩驳一道学问敢直言犯讳的人了。

看着崔憬笠深叹了一口气,并未再回他的话,而是命人加快赶车朝国子监而去。

国子监的祝由筱祝少监虽为少监,可他这年龄在崔憬笠和顾继红两人面前也只能算作小辈儿。

将这两人接进国子监后就站在邱老,黄老一侧充当侍童,为他们添茶倒水。

(就如同沈默在他们面前扮演的角色一样。)

在国子监坐稳后,崔憬笠就率先朝邱老问候道。

“一晃几十载过去,吾等也都是古稀之人,不过纾麋兄还是风采依旧啊。”

(邱老,姓邱名壑,字纾麋。)

顾继红在外边虽然与崔憬笠固有不快,可是在邱壑这样的旧友面前,仍要保持着友好的样子。

“是呀,不得不叹时光荏苒,我们都老了。

不过还是要恭喜纾麋兄后继有人,不像我顾家,早已不再复当年的盛相了。”

邱老,也就是邱壑,为免误解,以后继续称之为邱老。

“安垣,峯坪,真是怀念吾等曾经年少时一同结伴探访先贤的时光。

记得那时峯坪才刚满二十,就有勇气去直言犯柬,指出前隋文帝杨坚不符礼记之道。

一晃眼已是几十载,现在都是唐朝了。

还有你,安垣……”

三人畅谈往事,又感慨岁月不饶人,聊了约半个时辰,终于步入了正题。

“纾麋兄,我们二人此次前来洛阳,一是为了带家中那些不成器的孩子见见世面。

第二就是让他们跟那沈默交流交流学问,你看定在何时为好。”

邱老听后扶须一笑,这崔憬笠果然露出了真面目,自然想要自寻羞辱,那还推延什么。

三人商定后最终确定明日正午,在国子监进行辩驳,至于辩驳的内容,则是明日由这些人自行商定。

商榷过后,崔憬笠和顾继红就向邱老告辞返回了。

崔憬笠走出国子监就命人驾车朝崔焕英府中而去,博陵崔氏与清河崔氏在早年时同出一家。

虽然分家,但是他与崔焕英之父还常有书信联系,而今到了洛阳,怎能不去崔家探望探望。

见崔憬笠走后,顾继红本想返程客栈,可是又想起,那些弟子明日就要与那沈默切磋。

沈默的名字与品性,自己都是从洛阳旧友书信中得知的。

不如趁此,他还不知晓自己是谁的时机,去沈家亲眼一观,也好考验考验他的品性是否如同好友所言一般。

想到就要做到,像他这个年龄也没什么忌讳,就连去皇宫参加宴席,李世民都还得搀扶呢。

(古人由于战乱及卫生标准不合格,普遍短寿或早夭。

三十即可称之为老夫,六十以后可自称老朽,年过古稀,七十多的那都是‘人瑞’了。)

待到沈府门口时,顾继红脑海里又闪起一个想法,若是这般儒装打扮,一看就非常人,也无法考验那沈默的品性了。

思索再三,灵光一闪,与车夫换过衣物后又在地上捡了些尘土将身上弄脏。

让车夫驾车去角落里等候,顾继红这打扮可把那车夫心疼的不行。

这车夫也是吴郡顾氏家中的老人儿,什么时候见过家主这幅落魄的打扮。

可是家主有令,又不得不在角落等候,但是眼神一直盯着在沈家门口的顾继红。

铛…铛…

沈家门房听到敲门声,开门一看是一个白发苍苍,衣着褴褛的老头儿,当即命人去为他取些清水和银钱。

顾继红见这门房的做法心中暗自评价,不错,一个小小的门房行事都如此有礼,可见这沈家的家风端正。

如果放在平时,肯定会称赞其是厚仆,可今日是为了考验那沈默才来,怎会这么简单。

“哎呀呀,多谢多谢,不过老汉我今日来这里可不是为了这些银钱。

而是听说你家少爷有点学问,想来找他探讨探讨。”

门房一听顾继红所言,再看看他这虽然衣衫褴褛,但是正气凌人的面相,也知他非寻常老汉。

一方面领他走进沈府,另一方面则是派人去书房通禀沈默。

沈默还在书房看书,听传话的红叶说,有一个白胡子老汉要找自己探讨学问,不由得感到好奇。

也没顾得收拾,手中的《论语》都没放下,就跟着红叶朝客厅而去。

顾继红边饮茶边朝门外看去,正好看见从书房而来的沈默。

一袭紧身白衣穿在他身上,显得更加消瘦,脸庞俊俏可是还略带病态。

(弩箭入体,虽然沈默已经将养半月,但是气血仍旧亏虚,略显病态。)

乌黑的头发在头顶梳着整齐的发髻,套在一个精致的白玉发冠之中。

玉冠两边各垂下一根淡绿色丝质冠带,在下额系着一个流花结。

手中依旧还拿着那本《论语》,若然一副彬彬有礼的书生模样。

沈默看到顾继红后就率先拱手向其执子侄后辈礼。

“末学沈默见过这位长者,不知长者前来所为何事。”

(末学:学无根底,指学识浅薄。

成语出处晋·范宁《春秋梁传集解序》:“释《谷梁传》者,虽近十家,皆肤浅末学,不经师匠。)

沈默见到自己第一面,没有因为自己是一腐朽老汉而不齿,反倒是自称末学率先施礼。

这一做法使得顾继红心中对他的评价更上一层。

可是该有的考验还是要有的。

“小子,老汉我听闻你自幼就有神童之称,特来找你讨教讨教。”

听到顾继红的话,沈默连连摆手。

“岂敢岂敢,晚生才疏学浅,神童之名只是洛阳这些父老乡亲,对小子的一种鼓励,小子还称不上神童之称。

讨教一词就令小子更加无言以对了,沈某区区末学怎敢让长者称讨。”

沈默这自谦的话语使得顾继红又暗自点了点头。

见他手中捧着《论语》,以为他在研读呢,自己冒昧前来打扰反倒是不礼之举。

与他相识这一会儿就评判出了品性尚佳,学问一道应该也不差,且等明日让那些子弟与他比试后再鉴高低吧。

闲谈几句后便告辞,让沈默继续去观读《论语》,自己则是出门而去。

送走顾继红后,沈默还处于蒙圈的状态,稀里糊涂的来了一个老头儿,又稀里糊涂的走了。

顾继红坐上马车后则是哈哈大笑,明日的比试应该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