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棒梗偷鸡这事最后还是不了之,不过武胜利还是报告了上去。

这档案上面肯定有一笔。

时间不紧不慢的过了10月,到了11月。

上面下来了新的通知,为了更好的走入农民中去,那就要跟着农民学习。

于是一个个的口号就喊了起来。

很多不太太理智的人,在有些人的怂恿下,果断的报了名字。

当然,有自愿的,也有不自愿的,那些个人档案上面有污点的,又构不成犯罪的这种人,直接出现在了名单中。

而且全都是那种深山老沟,跑都跑都跑不出来的那种。

不但是山,还是黄土山,就在赤峰广德公社,这地方是武胜利亲自选的。

很快,名单就公布了出去,街道干事挨家挨户通知,名单已经确定,谁要是逃跑那就是逃兵,情节严重的抓到可是枪毙的。

当通知到95号院的时候,很多人都在名额上。

主要就是2年内满18岁,没有工作的,或者自愿的,就会抽取人名,一个大院不多,就2人,不过棒梗算是污点,在必须去的人名单中,那么还需要在抽取一个。

抽取的一个就是刘光天。

当时不知道刘光天是不是傻的,反正棒梗是傻的。

他没有报名,怎么会有他?

工作人员告诉他,他曾经偷过鸡,这是记录在案的,而且就算送到地方,也会告知当地,他偷过鸡,需要严加防备。

不过这个棒梗应该放心,方圆40公里,没有一家养鸡的。

很多人,甚至一辈子没有吃过鸡蛋。

有两天的时间收拾,时间一到就要点名上车,不去的,自己看着办。

苦逼的棒梗和刘光天算是难兄难弟了,不过刘光天分的地方还好点,不过也在东北吉林很偏僻的农村,不过那里有山有水,应该不愁吃喝。

秦淮茹则是抱着棒梗很是不舍,好不容易儿子回来没有几个月,这怎么又要走了呢。

自己怎么就这么命苦呢。

看着只有两天的时间,能怎么办,而且办事人员也说了,那边特别冷,需要带齐厚厚的棉衣棉被,或者拿钱去那边买也行。

至于钱,秦淮茹不缺,但是她缺票,要说以前在黑市也能用钱买点儿烟花之类的,可是所有的人挤在了一起,都是上山下乡的,谁不需要厚厚的棉衣棉被?

于是黑市的棉花又涨了两倍。

至于家里没有的。只能连夜拆洗以前破旧的棉衣棉被进行更改。

好的,贾家找齐了所有,主要是一起拿易中海家里面的比较多一点。

但是刘海中家里面就有点不一样了,家里哪来的多余的棉衣棉被呢。

只能咬着牙去工友家借,并且承诺以后多送几斤棉花。

不过好在刘海中有几个像样的徒弟,知道后每人给刘海中凑了几斤,这才让刘光天有了一整套的棉衣棉被。

至于吃的,那就别想了,不过二大妈还是捞了20张油饼让他带上,就这还是三和面的,稍微加了点盐而已,至于鸡蛋,别想了,那是老刘的专属。

秦淮茹也想给儿子带几个鸡蛋,可是市场现在几乎没有鸡蛋卖,至于有鸡蛋的武家,估计和他们家已经划清界限了。

武家这几天小翠的弟弟薛梧桐天天就在门口,看着鸡笼子,只要棒梗没有去上山,这鸡就不安全,因为鸡笼里不再是2只,而是一共5只。

平均差不多一天4个鸡蛋。

小翠的还是两个,小包子的一个,薛梧桐和小兰,一天一人半个。

时不时的还去买一些鸡蛋腌起来,小翠喜欢吃咸鸭蛋,生完小包子的时候,就喜欢吃,这次就提前备上。

上山下乡的名单已经递交上去了,户口就直接跟人走。

名额已经定了下来,人要是不去会非常非常的麻烦。

两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

秦淮茹现在虽然不缺钱,可也没有富裕到哪儿去。

由于没有贾张氏的看管,秦淮茹对娘家花钱还是挺大方的。

老家弟弟结婚用的新房,都是秦淮茹自己掏钱赞助的。

两床被子两身棉衣,又拿了一些干粮,还有一些熟食。

现在是冬天也不怕坏,至于罐头那些东西就不要想了。

这一天,满大街都是送行的人,各个街道,把人集合在街口,街道办的干事开始点名,等人全到了,登上一辆卡车,这辆卡车是送人去火车站的。

凡是去的人胸前都别了一个大红花。

在这种气氛下,就算不想去的人也有点热血沸腾了。

已经在心里盘算着接下来如何发光发热。

马腾在远远的看着,嘴角露出来笑容,不好的年代,多么热情似火的年代。

怀着各自的理想,奔赴农村,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这一次要送行,给了很多人鼓舞,纷纷的三五人成群的涌向街道办。

喊着口号的说要上山下乡。

尤其是不知道从哪里传来的消息,说是东北北大荒,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顿顿都吃一大碗肉,不吃都不行,根本都吃不完。

不知道有多少人相信了,走街串巷的找关系,一定要把自己分到北大荒去。

不知道这群人真的到了地方,会不会为自己的冲动而后悔。

第2批的人很快,名单就已经确定了下来。

没有想到的是,大院里面竟然好几个人都报了名字, 也不知道是怂恿的还是自愿的。

闫解放,闫解旷,周起民,刘光福,就连刚17岁的赵喜儿,吴芳芳,再加上一个18岁的薛小兰,这几个人算得上是院里面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人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他们真的是热血青年,半大小子去就行了也不知道你们女孩子凑什么热闹。

等他们自己吃了苦,想后悔都没地方去。

农村虽然是解放的农村,可是个人的心理却没有解放,依旧是以前农村的做派,每个农村都是一个小社会,而且村里面的人特别的团结,多少小姑娘遭了欺辱,至于伸张正义,那就别想了。

一个近40的老光棍,能娶上一个17岁的下乡知青,这并不是笑话。

院里半大小子都走了,院里面肯定要安稳不少。

本来贾家和刘家还有点苦恼和愁闷,这下好了,院里的半大小子全去了,刘家更是一个没留,跑了个一干二净。

刘海中知道的时候脸都是黑青的。

闫埠贵家里面还好一点,宝贝闺女留家里了,要不是年纪才15岁,估计也提了包袱跑了。

至于有多少是热血青年,有多少是盲目跟随,这就不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