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穿成市井小娘子开店发家记 > 第49章 巡街衙役的疑惑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姜香油润的姜母鸭,姜味很浓,鸭皮金黄油润,入口咸香,鸭肉细嫩紧实,嚼着既有丝丝的甜味,又有老姜的辛香醇厚。

鸭皮焦香,鸭油麻油的油脂在嘴里爆开,越嚼越香。

再来一片姜片,姜汁浓郁,裹着鸭油麻油,一点也不辛辣,比肉还好吃。

还有回锅肉,老山长已经不再去想该怎么去形容它了,肉嫩不腻,连青蒜都超好吃。

这三盘肉太绝了,明明放了不少调料,重油重辣,却没有掩盖肉的本味,反而更显得新鲜四溢。

还有凉拌豆芽,肉吃得太欢了,忘记还有蔬菜。

来一筷子,在吃肉之后吃,这一口凉菜豆芽显得非常的清新清爽,酸辣可口,解腻又开胃,瞬间把口腔的温度降下来,吃嗨的情绪也被舒缓下来。

老山长和老管家主仆两人吃得停不下筷子。

两人吃饭优雅,速度却一点也不慢,可惜书院里规定不许饮酒,不然还能小饮一杯助兴。

“这姜母鸭,老夏肯定喜欢,他不是嚷着要养生吗?整日端着茶杯凹养生,这菜就很适合他。”

老夏是义善堂的坐诊老大夫,和老山长是多年好友,两人经常约着一起喝茶喝酒出门闲逛。

吃完饭,老山长才有空和老管家闲聊。

“这顿饭食花了多少钱?不便宜吧?”

老山长问道,他虽出自世家,但是是书香清贵世家,平时很是节俭,当然是其他的世家老爷相比,他算是节俭了。

“凉拌豆芽十八文,回锅肉四十五文,干锅鸡五十文,姜母鸭六十文,米饭是一碗三文,花了一百七十九文。”老管家回道。

“嗯,很公道的价格,味道不比四喜楼和福春楼差,价格却只有其三分之一。

明日多买一份给老夏也尝尝,省得他老调侃我小气。”

“是。”

主仆俩在屋里闲聊时,旁边副山长室里的副山长也在吃饭,副山长吃着手上的饼,时不时抬头往山长室看,他好像闻了一丝丝诱人的香味。

另一边,六部办公署膳食厅,中午膳食厅气氛很和谐,六部的六位老大今日都定了饭食,他们定的都是三个菜、一碗饭。

有三份是干锅鸡,三份姜母鸭,六位尚书干脆聚在一起吃,你夹我的干锅鸡,我吃你的姜母鸭。

还招呼他们喜欢的下属带着自己的饭食过来一起吃,大家气氛很和谐。

--

李博是长青街的巡街的衙役,他是半月前从长安街调到长青街来巡街的。

前日晌午,他在巡街时看到六部严尚书、李尚书、何尚书的马车从青云巷子里驶出,他当时只是随意看了一眼,就没再关注,毕竟他只是个巡街的小衙役,只关心街上、巷子里有没有人打架斗殴。

别问他为什么可以认出三位尚书的马车,因为他在长安街巡街巡了八年,长安街的尽头可是皇城。

这些朝廷高官有的住在长安街,有的住在其他主街。除了休沐,这些官员的马车每日在长安街来来往往,赶车的车夫、侍从他几乎都脸熟。

昨日晌午,他继续和同事走街串巷的巡逻着,又看到三位尚书的马车驶离青云巷子,他有点好奇,毕竟今日不是休沐日,这个时辰尚书们应该在吃午食,而且青云巷住的都是平常百姓。

不过,他只有一丢丢好奇,并不想知道原因,毕竟,他只是个小喽喽,不想惹麻烦。

今日晌午,他竟然看到了六辆马车,六部六位大佬的座驾。

李博:!!!

额!我天!

虽然皇城脚下,看到大佬马车是件平常的事。毕竟,街上跑的耗子都有可能是哪位王爷的爱宠。

不过,这个地点、大佬的马车一起连续的出现,根据他多年的巡街经验,里面肯定有事发生。

这巷子不会是大佬们的秘密基地吧?

这是他这个底层小吏该知道的秘密吗?

他有点慌,不会要被挂了吧,可是又有点兴奋。

他站在巷子口,探头看向巷子里,没什么特别啊,就是那群老太太也太能聊了吧,他每次经过都看到这几个老太太在唠嗑。

他要不要进去找老太太们问问,还是去找上司问问。

李博站在巷子口陷入沉思,他旁边憨憨的同事可真幸福,什么都不知道,一脸认真问他是不是肚子饿了,怎么停下来不走了。

-

而姜家,姜瑶她们这时也正在吃午食,她们晌午吃的也是这四样菜,姜阿爹还炖了一锅鱼头豆腐汤。

吃了午食,照例午睡半个时辰。

人老觉少,姜阿奶睡了两刻钟起床了。

日正中天,阳光透过院子里的梧桐树,洒下星星点光点。

姜阿奶把晒得半干的雪菜移到阳光下,然后进厨房煮粽叶,她准备包粽子吃。

姜阿娘也睡醒了,她进厨房拿姜瑶做的鱼饵,看到盆里浅浅一层糯米,就没有动手帮忙包粽子。

姜阿奶边包着粽子边和姜阿娘说道:“再有两日就是端午节,咱家在盛京城没有亲戚,但还是有几家处得还不错,端午节就各送一份粽子作为节礼吧。”

“行,现在家里食材不够,下午准备一下,晚上把糯米泡上,明早一起包。”姜阿娘应道。

“嗯,我熟悉就是齐家了,齐家一份,还有就是魏三也要送一份。其他人你们自己定夺吧。”

她们搬过来这边才一个月,大家都是从早忙到晚的,老太太又不乐意跟巷子里的老太太坐一起说东家长西家短的。

所以她们跟这条巷子里的邻居都不太熟,也没到可以互相送节礼的关系。

姜阿娘思索下说道:“好,其他就是跟咱家生意来往比较密切的人家了,荣升酒肆的黄掌柜一个、猪肉佬一个,其他好像没有了。”

“行,明早,你们出去摆摊,我在家里包和煮,等你们回来再送过去。”

“过节了,我去一趟布庄,咱家一人做一身新衣裳,就做夏衣。”

“嗯,你们每天在外跑,多做一身替换。

瑶瑶的给她选漂亮一点的颜色,簪花、珠花这些小娘子戴的也给她买些。

咱家能有现在的日子,全靠她带着。

她是个心大,每天风风火火的,压根不在意穿戴什么,这点你多注意点,可不能亏待她。

另外,三个读书的,也多做一身,咱虽买不起好的布料,但也要穿得干净整洁。”

“晓得,晚点捕鱼回来,我就出去买。”

婆媳俩商量完,姜阿娘和姜阿爹就赶驴车去江边捕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