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宋祖父说完,拿起桌上的两册书递给姜瑶,继续说:“我听说你大哥在长青书院读书,成绩还不错。我这里有一本释义,是我以前读书时做的注解,后来宋恂父亲又整理了一遍,也写了不少内容进去,这本对要参加科举考试的学子应当有点帮助。

还有一本近年来进士科举考试题目,拿回去做一做,约莫能知道自己目前所处的水平。

你拿回去给你大哥参考参考。”

姜瑶接过两本书本,连忙起身道谢,她知道对读书人来说,书很重要,里面的释义更重要,“回去让我大哥抄写一份,原本给您送回来。”

宋祖父愣了一下,大笑道:“好,好。”

一老一少又说了会闲话,姜瑶便起身告辞回家。

回到店里,姜瑶先把两本册子拿到储物间和钱匣子锁在一起。

然后抱起干鲣鱼进去厨房,兴奋朝里面的人喊道:“阿爹、阿娘,你们看这个是什么?”

“什么?”

夫妻俩看着姜瑶把一个大包裹放在桌上,便停下手上的活,好奇地走过来问道。

姜瑶打开包裹,拆开包着的油纸,欢快的说道:“是干鲣鱼。”

“干鱼,腌的咸鱼吗?”

“差不多,这是烟熏和晒过的咸鱼,是海里的鱼,不是江鱼。”

“干货铺买的?你买咸鱼做什么?咱们这里不是有很多鲜鱼吗?”

“这种鱼,鱼肉磨成粉可以当调料用,很鲜的,我来先试下效果如何。”

姜瑶说着拿出一条有她手臂长的鱼,撕掉一点鱼皮,接着用刀刮了一点鱼肉粉出来。

正好姜阿爹在煮鱼丸,她便舀了两勺汤倒在小瓦罐里,撒一点鱼粉进去,放在炉子上继续煮着。

煮了小片刻,她舀出半碗,喝了一口,嗯,很鲜。

然后从大瓦罐里舀了一勺,尝了一口对比。

对比很明显,加了鲣鱼粉的汤更入味。

“阿爹、阿娘,你们喝下这个汤,对比下味道。”

夫妻俩拿过汤勺,先尝了一口没有加鲣鱼粉的汤,再喝加了鲣鱼粉的汤,高兴道:“可以喝得出区别,加了鱼粉的汤味道确实更好,更鲜了。”

“烤肉时是不是可以放一点这个鱼粉?”姜阿娘问道。

姜瑶点头,“可以放,烤出来的味道应该会比现在的好。”

姜阿爹却是摇头,不赞同道:“这个干鲣鱼不好买吧?用完还买得到吗?”

姜瑶:“不好买,盛京城的干货铺没有卖,这个是宋恂拖商队从广南海边的渔民手上买到的,下一次不一定能买得到。”

姜阿爹点头,“那就是珍贵了,虽然可以增加鲜味,但是咱们不能每道菜都放这个,这几条鱼磨成粉,能用多久呢。

用了食客们觉得味道好,吃惯了这个味。一旦咱们的鱼粉用完了,那咱家食肆的口碑怕是要坏。”

姜瑶点头,说道:“没有原料来源确实麻烦,就炖汤时放一点提味就行了,其他菜就不放了。等天气再冷一点,我们就卖锅子,到时候熬汤底就放一点。”

“行,你把这些干鱼收好,晚上带回家,晚上我回去刮一点粉出来。”

“好。”姜瑶应下,决定以后多找一些鲜味调料出来。

晚上回到家,姜瑶把两本书册给了姜恒,姜恒惊喜的接过书,激动的问道:“瑶瑶,你哪里来的书?这个书铺可买不到。”

姜瑶想了想说道:“是店里的一个老熟客的。”

姜恒点头:“是他借的吗?这本《论语》释义可是非常难得,一般人家都不会拿出来,留在家里传给祖孙后代用的。

等我抄一份出来,你把原本拿回去还给人家。”

姜恒说完急忙回房间,他打算晚上不睡觉了,把书抄出来。

姜瑶喊住他,“大哥,要不要我帮忙,这一本往年的进士科考试题目我可以帮你抄。”

姜恒回头看她 ,他不太确定的问道:“你可以吗?你可别抄错字、漏字,这可是很重要的。”

他不太相信妹妹写出来的字。

姜瑶拍着胸脯保证,“放心吧,我都跟你学了这么多年的字,大部分字都认识,抄题目而已,里面又没有答案,字数并不多,肯定没在话下。”

姜恒勉强的点头,“行吧,那你先帮忙抄一份。”

于是兄妹俩去了姜恒房间,姜恒给她拿了纸和笔,两人便低头抄起来。

姜瑶跟着册子上的字,一字一字地写着:

“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

姜瑶一边抄写,一边在心里感慨,这古代的科举考试比现世的高考难太多了。

姜恒也是一边抄一边感慨,里面的释义比他写的详细和深奥许多,他迫不及待想把这些背下来。

一个时辰后,姜瑶把一册的题目抄了一遍出来,看着姜恒看释义看得入迷,便没有打扰他,自己把纸张收拾好,回房睡觉去了。

-

进入了九月,很快到了九月初九重阳节。

盛京城里的糕点铺开始卖起了重阳糕、菊花糕,酒肆里也卖起菊花酒。

在本朝,重阳节也算是大节,宫中也要祭祀。

盛京城,天子脚下,要表现得繁荣昌盛,万民和谐,尊老爱幼一点。

所以重阳节这一天城里也过得很热闹。

京城里的衙门要给城里和城外村落里年过六十的老人们送寿麦和米糕。

年过七十的老人除了可以领到寿麦和米糕,县衙还会另外摆酒席宴请他们吃一顿敬老饭,大家说一说乡里的事,若有什么不平的事,也可以借这机会说出来。

而这个时候各世家大族、豪商也会捐出一批米麦、棉布出来,一些给这些年过七十的老人,一些则给城里的育善堂。

有一些布庄也会给老人们裁剪一套衣裳。

当然城里的各大药铺也不落后,会发一些红枣、姜片、红糖,也会举行免费义诊看诊。

姜家姜阿爷和姜阿奶都没到六十,自然领不到寿麦和米糕。

不过老两口对这活动很感兴趣,一早就和巷子里的老头老太太们去衙门门口看热闹。

重阳佳节,书院和学堂都放假一天,姜恒没有和同窗出去爬山,留在家里读书,他打算参加这次的国子监招生大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