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话一出,便不仅是得罪户部尚书等人了,简直横扫一片,文武百官,皆闻之色变。

皇帝稳坐高台看的清楚,眼底亦是闪过惊诧,却并未出声阻止。

石白鱼这话虽然得罪人,但可谓句句戳中皇帝内心爽点,简直说进了他心坎儿。

石白鱼却还没说完:“既然家有存粮,捐出一些帮朝廷帮百姓度过难关又何妨?”

这话,众人沉默,无一人应话,除了庞仲文戚照昇方平等人,就连内阁几位大臣都陷入了沉默,甚至很多人看石白鱼的眼神,都像看一个无脑傻子。

有的人暗中交换眼神。

公然挑衅众人利益,在这一刻,石白鱼无疑成了众矢之的,是某些人欲除之而后快的公敌。

石白鱼自然知道自己面临什么,但他要怂,就不是石白鱼。不过,他身后还有软肋,自然也不会真的不管不顾无脑冲。

“陛下!”石白鱼转身面向皇帝:“臣愿捐粮食百石,白银万两,以解当下燃眉之急,不过,仅是臣以自身条件尽力而为,诸位大人不必以这做标准,大家有钱捐钱有粮捐粮,十两银子是捐,一斤粮食也是捐,量力而行即可!”

虽是给人递了台阶,但到底逼捐的态度强硬,大家脸色还是不太好看。

“我知道大家条件不等,家里有宽裕的,也有日子拮据的。”石白鱼再次扫眼众人,将大家反应尽收眼底:“赈灾是一件齐心协力的事情,更是一种态度,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并不是说让大家家里揭不开锅勒紧裤腰带也捐钱捐粮,你们现在是官,曾经也是学者,没有钱粮可捐,还能动动笔杆子写文章,邸报刊登,动员民间有能力者发起募捐。”

听到这话,一部分人脸色这才好看点。

毕竟这群官员里,有的是被动了利益把石白鱼视作眼中钉,但也有一部分,是真清廉拿不出来。

如果真一味绑架捐款捐粮,他们为了官运,为了不被扣上贪官私利的帽子,打肿脸也得跟着捐起来,捐少了说不定还会被嘲笑,显得丢人。

现在石白鱼这么一说,无疑是让这群人松了口气。

这些人的反应,石白鱼同样看在眼里,原本严厉的语气也缓和了下来。

“想想当初我们是怎么度过难关的,没道理好日子刚过了几年就好了伤疤忘了疼,狇夷是被打怕了,也承诺三十年内绝不再犯,可一旦大昭陷入泥沼,他们必定卷土重来。”

“国盛才民安,我们是身居高位位极人臣,可我们同样是泱泱子民一份子,国破家亡,百姓任人宰割任人牛马,我们亦不会成为例外。”

“困难当前,慷慨解囊,帮的是朝廷帮的是百姓,也是为了我们自己和背后的家人而自救。”

“众人拾柴火焰高,只要我们任何时候都拧成一股绳,我大昭城墙便坚不可摧,永远不会有弱小任欺的一天!”

“我知道,今日站在朝堂上说这些话,动了大家的利益,难免被记恨,但我石白鱼不惧!”

“哪怕你们恨我入骨,哪怕身死当场,但为了我身后的家人,我亦不悔!”

“安逸太久,难免对苦难麻木,总要有人提醒不是?”

众人:“……”

朝堂上依旧落针可闻,但却因为石白鱼这一番慷慨激昂的话,气氛已然变得不同。除了部分个人利益为大的世家大族,寒门官员还是认同石白鱼的。

他们背后,同样有亲族家人远在老家,苦难来临,就算照拂也鞭长莫及,没有人愿意将自己族亲置身险境。

就算少数新贵世家,也有同等感悟。

“中书令说的对。”终于有人站了出来,这人还是当初在户部给石白鱼穿过小鞋的尹朗:“下官家境一般,银钱捐不了,但愿意拿出一家老小部分口粮,十石粗粮,以解燃眉之急。”

闻言,石白鱼当即朝尹朗拱手行了一礼。

庞仲文,戚照昇,方平等人也依次站出来力挺石白鱼,捐钱捐粮毫不含糊。

就连皇帝都开了口:“朕捐白银五千两,粮食五十石。”

太子也站出来:“孤捐白银两千,粮食五十石。”

六皇子也站出来:“儿臣捐白银一千,粮食五十石!”

太子一听忙转头问六皇子:“你有那么多钱么?”

毕竟六皇子身为哥儿,尚未出嫁,吃穿用度,靠的都是常规份例。

“没有,但是我可以卖字画换钱换粮。”六皇子早就想好了,并非盲目跟风:“若是行不通,我宫里还有父皇母后母妃赏赐的宝贝,也可以变卖一部分,应该怎么都能攒够。”

但太子还是觉得太多了,见他坚持也没有再说什么,大不了到时候拿不出来,他再从中帮衬一二。

六皇子并不知道太子已经打定主意替他善后,还笑弯起眼:“等下朝我就去找母妃,撺掇她也捐点。”

太子:“……”

耳尖一字不落听个正着的皇帝:“……”

六皇子外祖父袁阁老:“……”

看着六皇子天真的漂亮脸蛋儿,三人皆是心情复杂,尤其是袁阁老。

庞仲文看在眼里,憋着笑安抚的拍了拍袁阁老胳膊。

袁阁老更心塞了。

皇帝太子六皇子都捐了,其他人哪还好继续装傻,不管愿意不愿意的都纷纷出来表了态。

一时间,整个朝堂都热闹了起来,掀起了一股募捐之风。

至于两袖清风的,一个个也摩拳擦掌,等着回去挥动笔杆子写文章动员民间募捐。

整个募捐热潮下来,石白鱼是捐的最多的,但他并不意难平,反而高高兴兴找总管太监要来笔墨纸砚,当场给募捐众人记录起来,捐献多少,每一笔都记录得清清楚楚,每一笔捐献前缀,都标注一句人美心善的某某大人热心捐赠。

就连户部尚书和左侍郎,都一视同仁。

两人:“……”

皇帝等他记录完要来一看,看着排在最前的人美心善的皇帝陛下热心捐赠,亦陷入了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