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小人物阿云 > 第63章 老娘病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阿云赶到家,阿玲已经将村里的赤脚医生请到家里,正在量血压。

“血压偏高,低压100,高压160低压,我现在开药,你和我去取。”代医生对阿云说。

阿云看了一眼老娘,两眼微闭着,一副虚弱不堪的样子。阿玲点点头,意思有我在,你放心取药吧。

阿云取药回来,倒了杯水,看着老娘喝下去。医生告诉她,没有什么事,就是受到了刺激,坚持服药,血压就降下来了。但是,恐怕今后离不开药了。

阿玲搬个凳子也坐过来,一会看看婆婆,一会看看阿云。她的心里复杂极了,看到婆婆被气成这样,她心里难受;想想那些所谓的邻居,自己一直将她们当作亲人般的对待,如今竟然会这样回报我们?又担心阿云受不了这个气,捅出什么事来。她知道婆婆在阿云心中的分量,所以,她更担心。

阿云就那么坐着,不说话。喝完了一杯水,又喝了一杯水……

看看夜深了,婆婆也安定下来,阿玲站起来,走到阿云跟前。

“咱妈的脸色正常了不少,血压看来降下来了。时候也不早了,你明早还要起早去学呢,要不我们也休息吧?”阿玲轻轻的劝阿云。

阿云缓缓地出了一口长气,稍停,对阿玲说:“好吧,你去睡吧,今天你都没有好好休息了。我今晚就在咱妈床边躺躺。”

阿玲没有说话,转身回套间里取出一床被子,放好,就去休息了。

她知道阿云的脾性,自己认定的事情,就是几头牛也拉不回转他。

阿云并没有睡,用薄被搭住身子,就坐在老娘的对面。就这么坐着,望着……两个人,自己和母亲,这是多么熟悉的场景。

多少年,都是这样。但不一样的,过去都是母亲看着自己。

记忆的空间突然被拉回了过去……

传说阿云祖上是龙村最早的住户,曾是龙村的望族,从族长到村长再到龙村镇的镇长。明末太平军兵屯卧龙山,多次到村骚扰,不得已召开全村各家族长会议,商讨外迁避难。阿云家也避难迁往汝州。

再说卧龙山上的太平军也密谋到村里抢粮,到第二天带兵围了村寨,却见寨门虚掩,并无寨丁。太平军众发一声喊,冲到寨中,四下搜寻一遍,人没见一个,粮没见一颗,顿时大怒,放火烧了全村。

外迁的各家,几年里也都在外地扎下了根,就在当地发展了。

龙村附近一片荒凉,渐渐有四方到关帝庙进香的善男信女,看到庙院四周土地肥沃,就垦荒耕种。慢慢地,居住垦荒的人越来越多,也就成了村落,村名也就以庙为名了。

阿云家虽东迁汝州,可心中不忘旧土,时不时就派人到龙村查看。

阿云的祖父,聪明好学,为人又仗义豪放,年纪轻轻就结交了一干交心朋友,后来开煤窑,赚了钱,在昌村置买了田地。三十多岁因置地与范家发生冲突,被范家使人暗杀。他的的弟兄们为了报仇,绑了范家一十三口到铁顶山,撕了票。为躲避仇家报复,阿云的曾祖父带着儿媳和三个孙孙先后到寄料东街和纸坊张家居住。时年阿云的伯伯八岁,父亲四岁,叔父一岁半。

曾祖父过惯了富裕生活,突然的变故实在难以适应。生活的艰苦尚能忍受,但吸两口的嗜好却怎么也戒不了。原来的家产除了被别人鲸吞蚕食外,剩下的也变卖成了他的烟资,实在没啥变卖,就打点变卖子孙媳妇的八字。就这样儿媳被卖到了周庄。叔父年幼随妈妈去了周庄,大伯十多岁一场高烧变成了憨儍,没办法也送去了周庄。

曾祖父去世后,父亲孤苦伶仃,饥一顿饱一顿,四处流浪。为了生活,十多岁开始下煤窑背煤谋生。

在这里结识了刘成、程亚安一干朋友,一起下煤窑,一起吃,一起喝,一起赌,同进同退,患难与共。

到了十七八岁的时候,想着自己这样也不是事,就去当了兵。

在部队腿上中了枪,只好回来养伤。由于没有亲人,只好到周庄寻找老娘。由于周庄继父喜欢喝酒,醉了就寻找老娘的事,并且骂骂咧咧,指桑骂槐。阿云的父亲受不了这个气,就爬着出了村。

老娘突然不见了儿子,一直追到西坡,才找到爬着前行的儿子。娘两个那是抱头痛哭啊,哭过之后劝孩子回去继续养伤。

父亲腿伤减轻,刚能走,就辞别了母亲,一路蹒跚着行走三十多里到了龙村,投奔姑妈。

在龙村经人介绍,与妈妈结了婚,在阿云十三岁时被洪水夺去了生命。

之后的日子里,母亲和阿云,母子二人相依为命,艰难度日。好不容易,生活有了转机,却又遇到了这档子事。

阿云知道,妈妈是个谨小慎微的人,在村里没有势力没有地位,在社会的夹缝中低调过活。别人有事,尽力去帮忙;自己有事,不敢打扰别人,硬撑着,尽力去办。现在一下子,周围的人都成了敌人。

那一声声谩骂,犹如一把把刀子,剜着她的心。你们怎么能这样?你们怎么能胡说八道无中生有呢?

当年办宅基证的时候阿云父亲去世了,阿云十岁出头的孩子有什么脸气?打井的时候,你们硬逼着要在这里打井,我被逼得大哭一场,你们都忘了吗?

良心啊?良心!

你当时还是大队干部啊,怎么这样不讲理?!

阿云也知道,在人们的心里,如果你一直贫困,大家都会笑话你。如果你有了起色,大家又都嫉妒你。这就是“笑人贫,恨人富”的社会风气,植根于社会的深层,亘古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