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五零见闻录 > 第120章 赶大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天,赵芹又把赵鑫从被窝里挖了出来,“你不是闹着要去琉璃厂大集吗,抓紧起,晚了你挤都挤不动。”

赵鑫听道这话,都想给自己一个耳光,让你嘴贱,大冷天的去什么琉璃厂大集啊,吃饱了撑得啊,现在看着天也就蒙蒙亮,再看看实验室里的温度计,零下二十一度,要死要死。“妈,太冷了,我不想去,炕上多暖和。”

“不想去,你早说啊,我都给人说好了,你不去可就失信了。再说能有多冷,你天天穿的跟头熊似的,快点,骑车太冷,过会儿我们走着去。”然后给赵鑫拉过了棉衣,棉大衣,这身棉大衣还是赵鑫她爸齐远专门托人送过来的,里子是虎皮的,是他的战友剿匪的战利品,送给他的,然后他找人专门定做的,里面还加了棉花,现在能当长款大衣,等赵鑫长高一点,也能当中款大衣。

这件大衣很暖和,里面就算不加棉衣,零下十几度,问题也不大,但是这些都是有代价的,那就是重,非常重,平时骑车上班,赵鑫挺喜欢的,但是今天要腿着去啊,这可是从四九城东北角,走到西南角,好远了。“妈,这件衣服太沉了,我要换一件轻的。我们走着过去,活动量大,冻不着。”

“行,就你事儿多。”然后又给赵鑫换了一件,棉的,厚度差不多,但是由于少了里面那层皮子,可就轻了不少。

早上吃的馄饨,赵芹懒得张罗,就借着天冷的机会,包了好多,冻得结结实实的,想吃就煮。有汤有水的,吃个热乎。等大门口集合的时候,才知道,原来赵芹约的是这些人,梁拉娣,郑丽春以及她大嫂,二嫂,还有孙三民的媳妇。正要出门的时候,何雨水回来了,被她老师放回来过年了,一听大家要去赶大集,火速回家换了衣服,然后跟了过来。

“雨水姐,你怎么这个点回来啊?”

“我跟着我老师在实验室里盯了一个实验,完事的时候就五点了,我老师让我回来过年,就别去他家睡觉了,直接叫车把我送了回来。”

“什么实验啊?”

“不能告诉你。”至于何雨水一晚上没睡,两个人都不当什么事儿,做实验吗,七十二小时盯着都不稀奇,原来赵鑫上学的时候,可以叫专门的实验员帮忙盯着,但是实验员就几个,根本忙不过来,大部分时候,还都是自己盯着,后来当了研究员,有了学生和助理才算是解放了。

“噢,我明白了,我给你说……”然后赵鑫兴致勃勃的把最近几天的有趣的事情都说了一遍。

“这都正常,吴倩倩说的这事儿,也有人去过我们学校,但是成果很差,有人把鞋扔上去了,别的还有碎砖头什么的,然后学校保卫处,以保护他们的人身安全为由,把他们赶出去了。”

“你们俩,可真是姐妹了,聊什么呢?”

“没什么,鑫鑫给我说这两天咱们大院的事儿呢。”

“这有什么好说的,我教你们唱歌吧!”

“唱歌,和那他在北海上那样?”

“对啊,我刚写的,还没来的及寄出去呢,赵姐看过了,没问题,我先教给你们。”

“真的吗?歌名叫什么?”两个人都很好奇,她又是抄的哪一首歌,这也是郑丽春的恶趣味。郑丽春从三个人结识到现在已经拿出了六首歌了,三首抄的,三首自己写的,自己写的三首虽然不如抄的三首那么经典,但是也算是上乘之选。但是她抄的三首都教会赵鑫和何雨水,自己写的三首,赵鑫第一次听到居然是在厂广播站里。

“这次的歌名叫大路。下面我教你们啊!”这一次,是郑丽春写抄完之后,专门让她闺蜜找人进行修改过之后,才拿出来的,并且经过了赵芹的审核,准备过了年,就寄到文工团去,但是这不妨碍她提前教会两个人。这个东西吧,确实有版权,但最好别要,甚至如果有可能,连稿费也别要。

我们走在大路上,

……

这首歌很有气势,但是很简单,所以很好学,何雨水本身就会唱,但是改了几句歌词,应该把几个版本融合了一下,毕竟原词有些还是不怎么对味,比如我们的朋友遍天下,现在的话还差点,现在郑丽春抄袭也不避人了,她可算是发现了,这个世界已经成了筛子了,大家都心知肚明,但是郑丽春也和其他人一样,在赵鑫和赵芹之间,选择了赵芹,毕竟感觉起来赵芹聪明的太过了,就跟未卜先知一样。

随着她们三个边学边唱,很快大家一起顺路的人也都跟着唱起来了。一来是郑丽春长得漂亮,声音甜美,毕竟声卡战神嘛,二来是这首歌确实好听。后果吗,就是这个合唱团队增增减减的最终达到了小一百人之多,但是也引发了一点小小的麻烦,有些人是有别的事情的,但是也一路跟着到了琉璃厂大集。

等到了琉璃厂大集,大家开始分头行动的时候,这些人才反应过来,尼玛,老子来这干嘛,我不应该去单位吗。然后很多人立刻一哄而散,而另一批人则本着来都来了的原则,去哪玩不是玩,索性就直接在这里逛了起来。琉璃厂大集,持续两天,算是厂甸庙会的前奏,其实里面具有年味的东西并不多,大部分都是粮食,鸡蛋,鸡,肉,以及各种野味。至于糖人面人什么的,人家要在家准备初一开始的庙会,而不是这个土味特别浓的所谓的大集。这个大集人非常多,人挤人的,大部分也都是过来凑热闹,只逛不买的,现在大家日子都不好过,花那么多钱,没意思。

换句话说,这个大集上面的东西,赵芹都不怎么需要,没什么好买的,毕竟什么都不缺,但是大集,不就是突出了一个逛吗,买不买东西有什么要紧的。但是,很快两人就被打脸了,因为她们在一片归赵庄的地盘上看到了一个卖驴肉的,这可是新鲜玩意儿,论起来,驴肉比牛肉还稀罕,毕竟市场上有大量的公奶牛被屠宰,草原也会有牛肉供应,但是驴可就是彻头彻尾的生产资料,杀驴卖肉的,可是非常少见的。一个合作社能有一头驴,那都是富裕的合作社,毕竟驴一直都是农业畜力的第三选择,比马还靠后,而驴一般过得比人都精细,有的村里最好的房子就是牲口棚,上哪说理去。

至于产品质量问题,基本上不用担心,这一片都是他们村,或者附近村的,赵庄这两个字可能是乡,也可能是镇,也可能是一个村子聚集地里面,最大的那个村子,但是毋庸置疑,在这里出摊的,相互之间都认识,而且还采用的连坐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他们要是敢买问题商品,一旦被发现,这名声就臭了,其他的大集也不会欢迎他们,以后这一片的嫁娶都是问题。

“师傅,这驴怎么了,好好怎么杀了?”

“嗐,别提了,村里的皮小子,放鞭炮,把驴惊了,一跑一跳,腿摔折了。好好的拉车驴,废了,这不算计着把肉买了,回个本,再卖头小的,养着嘛!大妹子,这驴肉在这京城地界上,可是稀罕玩意儿,你要是诚心要,一斤粮票三块钱。”

这个价格可不算便宜,但它偏偏就是个市价,现在肉暂时还不要票,规定价格是一块钱一斤,但是年底了,适当放开了一些,上浮到了一块三左右,但是,这个价你得抢啊,那比后世春运抢火车票都不带差的。所以去所谓的鸽子市,猪肉普遍都在两块三到两块五。驴肉这么稀罕,一斤三块还真不算贵。但是这里面又带了一斤粮票,这玩意儿可就有点贵了,由于年底打的比较严的原因,现在的粮票价格都没法看了,两块是它,三块也是它。这么一来一斤肉可就差不多五六块了。

“这个价格有点高了,现在粮票价格可不便宜,你们把粮食交到粮站,不就能换到粮票了吗,干嘛还要费心劳神的来城里换啊。你们自己换可便宜多了。”

“大妹子,这你就不知道了,现在去换粮票,这证明那证明的得开一堆,而且这些人收了粮食只给粮票,我们凭粮票再把那些粮食换回来,里外里的我们一斤可就亏了三毛钱。再说这个价格不高啊,一斤粮食才一毛来钱,一斤粮票还能超过他去,我这也是有用,否则,我涨点钱不好吗?”

“师傅,你出去打听打听,现在一斤粮票都要奔着三块去了,这东西不能卖,只要你卖就把你抓起来,六块钱一斤的肉,有几个人吃的起。”

“这么贵?我还以为粮票不值钱呢。算了,我还是想办法回去开那堆证明去吧,这叫什么事儿啊。算了,就算你三块钱一斤吧,要几斤,大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