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五零见闻录 > 第328章 大院里的车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别看挣得艰难,但是花的真像是流水一般,先说一个基础标定物,那就是大名鼎鼎的自行车,现在根据报纸上公开的信息是每辆自行车需要57张工业券,是不是很离谱,而一辆自行车到底应该用多少张呢?这就涉及工业券的理论使用规范,那就是二十块钱配发一张,不足一张不计,用的时候也是二十块钱的产品使用一张,不足0.1张按0.1张算。一辆198块钱的自行车实际应该用9.9张,或者就是十张。但是由于工业产品供应不足,所以工业券在用的时候,是远超出理论额的。随着工业制品开始大规模供应市场,使用量会不断向理论值靠拢。就比如自行车使用量量就由最初发行时候的57张逐步减少到了70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10张。

除此之外,一个号称钢精锅的铝锅,现在需要四张,一个搪瓷脸盆也需要两张。其它不需要接受管控的所有的工业制成品,都需要工业券。但是各种票据并没有完全取消,只是减少了发行量,就是用来弥补社会上有人拿不到工业券或者说维持买卖平衡用的。

61年的第一个季度,大家过得非常平稳,除了定量再一次发生了变动之外,这一次定量变动,供应粮中,粗粮和精粮的比例调成到了四比一,也就是说每个月的定量粗粮占了八成,总量倒是没有减少,鬼市上面的粮食价格也再创新高,达到了每斤一块八,但是基本上都是精粮,京城这地方有钱人多了去了。而且工业券也逐渐出现在了黑市上,价格非常可观,两块钱一张,一个离谱的价格。

五月十七号,一个发工资的日子,赵芹还在家里做饭呢,就听见外面有人喊,出来一看是吴烨。“赵姐,今天我想麻烦你件事?”

“借工业券是吧?我这也不多,用了几张,现在手里也就二十二张,我得留几张应应急,不行你在找别人借一下。”现在已经发了四个月的工业券,很多人手里已经有了一定的存量,准备凑工业券买东西了,当然最多的就是凑57张,买自行车,或者凑42张买缝纫机。但是现在的缝纫机不一定有货,买起来比较麻烦。

“谢谢赵姐,我想买辆自行车,我们家这几个月也攒了三十来张,在找人借几张就行了。”吴烨之前是有钱没票,所以一直没买车,他又不敢拿着从别的地方换来的自行车票去买车,这种明显的违法行为,还是不做的好。或者说他一直等着工业券发行的这一天呢。

除了吴烨之外,还有一个人也在行动,那就是钱有根,钱有根自己攒出来的不多,但是他这一次出差立了大功,厂里一次性奖励了他二十张,作为一个重工业工厂,这个东西是并不算少的。所以钱有根就开始算计借票了,但是人家不是在大院里借的,作为厂里少有的工程师,在厂里凑凑还真不是问题。

再加上周利民年前买的自行车,大院短短半年又增加了三辆车,何雨柱有车,许大茂虽然没买,但是厂里给他配了公车。大院里面的车越来越多,从小一起长大的两个弟弟也都天天骑着车出门,由于周利民有了车,易中海也不让贾东旭去等他了,天天蹭周利民的车回家。这让贾东旭产生了一点嫉妒,大家都是同龄人,你们都有了车就我没有,这日子过得是真惨。

唉声叹气的样子被秦淮茹看见了,“当家的,你这是咋了?”秦淮茹也纳闷,有姜玉柱帮衬着,家里虽然吃不饱,但是也绝对饿不着,犯不上唉声叹气的啊,至于工作上,那就更不至于了,这段时间贾东旭刚刚得到了他师父和车间主任的夸奖,说他的水平可以去报考一下四级轧钢工了,可惜错过了今年的报名和考核,明年试一下。虽然要耽误一年,可是这终归是件好事,犯不上发愁啊。

“淮茹啊,你看看咱们大院这才多长时间,多少自行车了,十二辆了,咱们这附近的大院有一个算一个,哪个有咱们大院多。何雨柱还好说,许大茂这孙子基本上就是我从小看着长起来的,现在天天骑着个破车,碰上我就摁铃,生怕我不知道他有辆破车一样,再看看我,要票没票,要钱没钱,外边还拉着一屁股饥荒,丢人啊,关键是何雨柱这孙子的几个孩子,哪天看见咱家棒梗就显摆他家有车,看着棒梗想哭又不敢哭的样子,我是心里真的难受啊。”

“这个咱们能有什么办法,人家钱有根和吴烨自家攒得票多,工资又高,咱家要啥没啥的,你多忍忍就过去了,回头我去教教棒梗,让他到时候知道怎么回话,这孩子天生嘴笨。”

“教什么,他有奶奶,何家几个兔崽子没奶奶?傻柱什么脾气你又不是不知道,上次许大茂的事你忘了。”

“也不是不行,咱家棒梗虽然嘴笨,但是是个心里能放住话的,只要他不说是大人教的,那就是小孩子打闹,他傻柱再怎么着也不能上门找咱麻烦,小孩子的事,小孩子解决,当初这还是他和周家定的规矩呢。”

“行,你看着办,就是看着大院里一辆辆的加,我这要嘛没嘛,心里难受。”

“咱什么都没有,有人有啊。一大爷手里有票又有钱,他现在天天跟着周利民回来,早上可还得走着去,周利民早上走的太早了。他要是自己买一辆,平时也方便,咱们稍微用用,借的时候也便宜。你要是能在上白班的时候天天上下班接送他,这和咱们家买的有什么区别。”

“我媳妇就是聪明,行你先去交代棒梗,嘱咐好他,千万别说漏嘴,要是说漏了,咱们家不够这个傻子砸的。”

“我知道,这事还用你嘱咐吗?你去问问一大爷是个什么意思。去的时候拿上几张票,你就打着送票的名义去,要不咱家不好说话,就算是他不答应,咱家也能卖个好。”

贾东旭又和秦淮茹商量了一下对策,就拿着七张票去了易中海家,贾东旭一个月两张票,四个月能攒下七张票,也不枉他抠门一场。“东旭,这个点过来什么事啊,家里又没吃的了,过会先从我这拿点,今天晚上咱们爷俩喝点。”

易中海今天心情很不好,因为他的几个好点的徒弟都被调到别的单位去了,他也明白轧钢厂本来就不是一个钳工重点工厂,好点的钳工就要被调走,也是应该。可是这次调得也太远了,都调到南方去了,原本他还算计着这些人也能分摊一下他的养老呢,结果全走了。但是你让他不认真教,他还真不敢,毕竟他也清楚,他能评上八级工,多亏了厂里,而且他的养老也主要依靠厂里,他要是为了能把徒弟留在身边,就故意不认真教,得罪了厂里,那才是得不偿失呢。只能回来自己喝闷酒。

今天贾东旭过来,他第一反应就是贾家又断粮了,这段时间贾家一旦断粮就能想起他这个师父,虽然第二个月定量下来一般都会还,只是有的时候易中海不要。所以他直接让贾东旭拿点也是这段时间的习惯了。

“师父,我今天过来不是为了粮食,柱子这段时间帮助我们家不少,家里粮食这个月还够吃的。我不是看着咱们大院都买自行车吗,看看师父你要不要,我这几个月攒了七张,虽然不多,但也是个添头。”

“买这玩意干啥,净浪费钱,你这票,真要是用不着,就找人到小市上卖了去,两块钱一张,高低是个进项,这玩意也就现在紧俏,等过段时间市面上多了也就不值钱了。”

“我这不是想着你天天还得走着上班也累吗,别人不买,他是没有,你又不是没有,何苦受这个罪。”

“东旭啊,我就不买了,我这老胳膊老腿的,万一再摔出个好歹来,不值当的,再说我问了,等我退了,甭管是返聘不返聘,发的钱都没有这东西,今年用不了的可以到年底去商业局换成新的,我得为我老了攒下点,不能老了再给你们添麻烦不是。再说我那几张我都借给咱们大院的小吴了,方便他买车了。”

贾东旭听到之后非常失望,白嫖自行车的计划失败了,他们夫妻两个计划了好多易中海不买车的理由,但是就是没想到他居然是为养老做准备,这话怎么说。“师父 你该花还得花,不用这么舍不得,我最近被车间主任夸奖了,说我四级问题不大了,等你老了,才能用几张,我和利民哥稍微凑凑就有了。”

“算了,我还是自己攒点吧,你们也是有家有室,有儿有女的人,现在国家发展,你看看咱们隔壁钢机二厂不就弄了一台电视机吗,未来,咱们家里得有电视,有电风扇,孩子以后不得买车,买手表吗,这都用得着,你也攒着点,别真到时候急用了,再着急忙慌的去借去。”易中海为了自己的晚年生活,想的十分周到,从退休待遇到未来发展,他都考虑到了,总之一句话,那就是能靠自己的尽量别麻烦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