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朱元璋呐呐无言。

自古以来京畿地区的百姓比其他地区的生活能好一些,可在我大明朝,却全然不是这么回事儿。

他以前厚着脸皮问过后世对自己的评价,对话框里只传出来了一个视频。

视频倒是全都是溢美之词,可视频里的弹幕和评论就全然不是那么回事了。

小农思想、毫无经济头脑、只知道给自己的子孙留钱、刻薄寡恩、残忍暴虐……

这一个又一个词汇,着实将他震的不轻。

思想的进步是需要外部刺激的,可惜原来的大明没有。

【如今的孔庙基本就是明清时期的建制,大家可以跟我往后参观参观。

说不定还会有熟悉的感觉。

曲阜古城可是我国如今现存的三大古建筑群之一,其余两个是北京的故宫和承德的避暑山庄。

当然,这里还有更深重的意义,毕竟这里算是儒教的大本营。】

一步一步往前走,大家终于看清楚了在城门处看到的那个牌坊上面写的是什么字?

金声玉振。

这形容也是颇为巧妙。

胡缵宗越看越觉得熟悉,这字迹也太像他写出来的了。

【这个牌坊是明朝嘉靖年间的,题字的还是之前说过的山东巡抚胡缵宗。

幸好幸好,乾隆皇帝没再嚯嚯。】

小镜特意往上调整了一下,这四个大字后面的小字大家也都看的清清楚楚。

“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天水胡缵宗立并书。”

看来牌坊就是这位大人立的,这不禁让人有些奇怪。

一般情况下都是皇家出面比较合适吧。

仔细思量了一下,这只说是嘉靖年间,没说是嘉靖多少年,要是中后期的话,皇帝不管也是合情合理。

也是,皇帝要是管的话还得出钱,以嘉靖那个性子,怕是不愿意吧。

好几个牌坊错错落落,看着就花了不少钱。

有心人注意到那几个牌坊的四周都种着柏树,光看时间怎么都至少都有百年以上。

柏树寓意不错,这里种了那么多,估计也是因为寓意。

一连走了四座牌坊,这才到了孔庙真正的大门,圣时门。

这座门出现在大家眼前,许多匠人都颇感兴趣。

首先,这个斗拱很特别,昂嘴卷沙,看着和如今的都不太一样,估计是以后发展出来的新样式。

朱元璋倒不觉得奇怪,这斗拱颇有他大明初年的风格。

一进门,除了中间的那条大道旁边都种着柏树,唐晓只能往前走。

孔庙的规格确实是高,一层门套着一层门,光走都得一段时间。

这就是所谓的威严吧。

别说,后来进的这两道门倒是颇有古风,一看应该是大明时候留下来的。

过了同文门,赫然看到了不少石碑。

这些石碑都是重修孔子庙留下来的记录,从永乐到成化再到弘治,乃至后来的大清。

能看出来孔庙这是大大小小修了不少次。

看完了碑,唐晓刚跨进大门,弹幕里就多了很多读书人的发言。

他们显得有些语无伦次,无一不赞叹着即将看到的这座阁楼。

奎文阁作为孔庙的主体建筑之一,它的作用更为神圣,也算是读书人心中的圣地之一。

一座巨大的楼阁逐渐完整的出现出现在了人们的眼前,百姓们也都惊叹不已。

除了后世的建筑,眼前的这座楼阁是大多数人迄今为止看到的最高的楼了,顶上那黄色的琉璃瓦更是添了不少贵气。

乍一看这座楼阁像是两层,但是看高度感觉比两层高上不少。

【这个奎文阁主要的目的就是藏书,他收藏的不是普通的书,一般是帝王赐书或者是帝王墨宝。

最早的时候是宋朝建的,只是那个时候这座阁楼的名字还不叫奎文阁,奎文阁是金朝皇帝改的,至于目前这上面这三个字,是乾隆重新写的。】

看着自己的字一直流到后世,弘历本人还是颇为满意的。

他下意识的屏蔽了唐晓那奇怪的语气,正得意着呢。

后世不是没有皇帝了吗?他们要是觉得这字不好,自然会取下来。如今没有取下来,那只能说明一件事。

他的墨宝也被后世之人疯狂迷恋!

弘历本人还自豪上了,胤禛却是有些没眼看。

不得不说,他的这位儿子可真是轻松呀,还颇有一种莫名的自信。

字都写成这样了,还到处赐墨宝。

走到了奎文阁的廊下,唐晓注意到大门旁边稍远处有两座石碑,她看了一眼,走向了右手处。

这块石碑外面用玻璃框罩着,上面布满了岁月的痕迹,微微有些发黑,有些字已经看不太清。

最显眼的就是顶上那四个大字,奎文阁赋。

大家下意识的看石碑的右边,只见上面写着太子太傅、户部尚书李东阳。

看这官职就已经能看出这是怎样的大人物了。

景泰年间

正在宫中学习的李东阳也是惊愕不已,朱祁钰点了点头,以这孩子的才华能有此成就,实属应当。

【大明三大才子当属解缙、杨慎及徐渭,这三人无一不是饱学之士,但除了这三人之外,李东阳也算是人物。

李东阳最大的标签就是天才少年了,不不不,应该称之为少年,而是天才儿童。

他三岁整就可以写大字,能作径尺大的书法,当时朱祁钰听说了这位神童的名声,还特意测试了一把。

五岁整就已经通读完了《尚书》,能讲出《尚书》的大意。

之后更是拜名师进学,此后的这几十年虽有小波澜,但大体上也算通达。

从景泰年间声名鹊起,一直到正德年间寿终正寝,这样的人生应当是不少人都羡慕的。】

真是人比人得死呀,看看人家,再看看自家的孩子。

就不说三岁能写书法,五岁能认字,都已经算是聪明了,大把的孩子都只顾着疯玩,哪会沉下心思学习?

读书人嫉妒的眼睛都红了,人家都是年少成名,这位是三岁成名,那么小就引起了皇帝的注意。

越想心里越不得劲,感觉自己这么多年的书真的是白读了。

看完了这座石碑,另外一座石碑只被大家扫了一眼,没什么看头。

那里刻的是朱厚照赐书的记录。

进了大门,里面摆放的都是一些孔庙相关建筑的模型,大家伙儿显得有些兴奋。

全都目不转睛的盯着奎文阁的模型,这做的精巧,还特意将内部的结构展示了出来。

“怪不得这阁楼高大呢,原来不是两层,是三层。”

别说那些古人了,唐晓看着都有些惊诧。

从外面看是两层,结果里面是三层,中间还夹杂着一个暗格。

【如今的这座阁楼,还是弘治年间建成的那座,这么多年以来,经历了大大小小很多次地震,却依旧挺立。

最为惊险的是康熙五年的那一次,据记载那次地震曲阜十屋九塌,可见地震的强度不小。

这也丝毫没有影响这座阁楼。】

普通百姓虽然没住过这种房子,但他们也知道,王朝的顶尖匠人是十分厉害的人物。

这阁楼既然是藏书用,那首要的目的就是结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