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姜恒点头:“一会上前去看看贴出来的文章。”

学官继续念:“……第一百三十五名,通州姜恒。第一百三十六名,长安县周齐。……”

三人一怔,严礼最先反应过来,拍着姜恒和周齐的肩膀,哈哈哈大笑,“考上了,考上了,你们俩都考上了。”

两人反应过来,惊喜不已,互相拍着对方的,眼睛闪亮,“我竟考上了!”

严礼附和:“是的、是的。”

三人一起大笑着,笑容里满是少年的意气风发。

旁边听到动静的考生立即转头看过来,纷纷举手道喜,再一看是三人的年纪,一时羡慕得不行。

学官念完榜单,转身回衙,让考生们自己看红榜去。

姜恒和周齐愣是挤进去又看了一眼自己的名字,看了自己的名字大大的写在红纸上。

这才满意的挤出去,兴奋要去庆祝。

周齐笑着说:“走,去吃饭,我请客,去我家吃,我家早上买不少大闸蟹过来,我们去吃螃蟹。”

“好啊,好啊。有大户,吃大户去。”严礼高兴应下,现在螃蟹正有红膏呢。

姜恒也笑着说:“算我一份,我也一起请你们吃,我家食肆早上有做粉蒸肉和狮子头,我带两盘过去。”

“好啊,好啊。”周齐和严礼两人齐齐点头。

于是,周齐让小厮回去报信,三人上了严礼的马车欢快朝姜家食肆奔去。

马车很快到了姜家食肆门口,姜恒跳下车,跑进店里直跑到厨房。

姜瑶看到他脸上的笑容就知道他考上了。

“阿爹、阿娘、瑶瑶,我考上国子监了。”

“真的?”姜阿爹和姜阿娘很是惊喜,脸上的笑容藏都藏不住。

“真的,周齐也考上了,他请我和严礼去他家吃螃蟹。他俩喜欢吃咱家的饭食,我想带两盘肉菜过去。”

姜阿爹、姜阿娘闻言立马说:“应该的,应该的,我来端肉。”

“我去拿食盒。”

-

长松街,周齐家里,周父周母也很高兴。

周母:“快,让厨房马上下锅蒸螃蟹,其他的菜也要备上。”

周父:“我去写帖子,明日咱们宴请一些亲朋好友吃一顿。”

“会不会太张扬了?你不是说最近要低调点吗?”周母问道。

“不会,咱们不去酒楼,就在家里请。”周父很兴奋,他没想到他儿子还有这个机遇。

他可是知道他儿子打小的愿望就是继承他的土地,立志要当一个大地主的。

现在考上国子监,以后考中进士还会远吗?这不比当白身的地主好。

-

淮山县,下午太阳西斜。

宋恂和药铺里的两个大夫从山上下来,后面跟着十几个背着竹筐的村民。

一行人走到村长家,大家屋外的空地上蹲下,大夫们在教村民认识各种药草。

而宋恂则是在和村长、里正商量在山上和山脚下的荒地种植一些药材。

金银花,薄荷,黄精,桔梗,茯苓,桂皮,射干,白芍,甚至是田七,这里都可以种。

有些生长年限长的药材就直接撒种在山上,像白芍,一般要种植四年往上才可以采摘。

而三七则是要种三年,不过三七种植不易,年限长了还极易发生虫病灾害,在没人专业人士的指导下,他们先不种这个。

而像金银花、薄荷、桔梗这种各地药铺的需求量很大,他们则是要把把山下的荒地开垦出来种植。

村长听了宋恂的药材种植计划,不禁问道:“大人,这个荒地开出来地力不够吧。”

宋恂颔首说道:“本县看了这些荒地并不是真正的沙地,开垦出来,把里面的石块、草根捡出来。

冬天村民们没有什么农活,正好把这地开出来。

开出来之后撒几遍肥养养,明年开春就能种植了。”

宋恂看出村长的疑惑,接着说:“我这边有个快速沤肥的法子,山上鸟兽的粪便、树下腐烂的泥土、树叶都能沤出肥。

这里山多,现在天气还没彻底冷下来,村民们多上山扫一些动物的粪便出来。”

宋恂说到这里突然停顿了下,他想到,这里山多,林子多,那么鸟应该也会多。

鸟多了,鸟粪应当也不少,那他是不是可以建一个“生产肥料的作坊”。

于是,他问村长:“山上的鸟雀多吗?”

村长想都没想就回道:“多,从开春到冬天,都很多。

特别是竹林那座山,一年四季都有很多鸟。”

宋恂闻言点头,“晚上我把快速沤肥的法子写下来,你让村民们就按照那个方法多沤肥,尽快把荒地开出来。”

-

十一月,盛京城下起了雪。

姜恒已经进入了国子监的四门学读书,他没有住在国子监的宿舍里。

国子监在长安街,从她们家走过去要半个多时辰。

每天早上姜阿爹便赶着驴车送他到国子监门口。

下午下学时他不让姜阿爹去接,“我自己回来就可以,雇车、走路都行。”

按照他自己的说法是,他喜欢边走路边在心里默背文章。

于是大家就由着他去,而姜瑶则是给了他八十两。

姜恒不想要着银子,姜瑶说道:“大哥,国子监和长青书院不一样,在里面读书,

你们需要学的东西多、需要买的书也更多,这些该买得咱还是要买的。

还有你们同窗之间的交往,像请客吃饭这些,人家请你,你也要回请回去,这部分银子也不能省。

况且在国子监你们学的是六艺呢,这琴、马是不是要自己买?

八十两可能不够呢,不过不打紧,不够你再跟我拿。”

还有一点姜瑶没说,以后他要是当官了,这些同窗同科在朝中都是人脉,多个朋友多条路,就算不交好,但也不要交恶。

姜恒思索了一会,便接下了,说道:“琴、马这两样我在学里租就可以,不必买。书的话,除了上课用到的书本需要买。

国子监的藏书楼很大,里面的书也很多,可以借出来也能在里面看。

我打算每日下学就在那里看一个时辰再回家。”

姜瑶点头,说道:“大哥,有找到药书、农书或者游记类的书也借出来让我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