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大明官场之名落孙山 > 第60章 预知强敌暂隐藏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刘立没有想到孙山会如此指点自己儿子的写作技巧,连忙用笔记录下来,还连声向孙山道谢。

孙山逊谢几句后,又端正脸色对刘立说道:“刘君,我只能书写荐举文书并画押,至于令公子能不能进入国子监读书,孙某势单力薄,恐怕无能为力。刘君当多加思虑一番,咱们以后再进行商议也不迟。”

看到刘立一脸焦急的望着自己,孙山又一次劝说他:“刘君当三思而后行,否则刘君花费巨多钱财,到时候入不了国子监,岂不是引起双方的尴尬和争执吗?”

孙山的意思是说,我与你写下荐举文书后,一切便与我没有任何干系。你若愿意咱们便交结,否则一拍两散,想事后反悔赖上我,门都没有。

刘立久经商道,如何听不明白孙山的话外之音,当场便拍胸膛发下重誓,保证拿走孙山亲笔画押的荐举文书,后续之事绝对与孙山再无瓜葛。

对于古人特别信守承诺这一点,孙山是分外喜欢,比现代签约还灵,只要当事人当众发下毒誓,他们一生都不会轻易反悔,于是便答应了刘立的请求。

其实刘立愿意出如此多的钱财购买荐举文书,自然有他自己的谋划和心中的小算盘。

一则他主要看重孙山即有文行俱优的优贡监身份,又是山东布政司学政林垠亲自荐举的优等生员,这对于刘元禄将来有极大的益处。

二则孙山是年纪轻轻的丙子科副榜第一举人,未来的前程似锦,自己与孙山搭上一条交往途径,也许将来能有所得益。

三则孙山不吝点评刘元禄的文章,并奉上写作制艺文章的诀窍,刘立认为光凭这一点,便是个极大的收获。

而且刘元禄一旦顺利进入国子监读书,刘立再花费些钱财打点一番,便能让儿子获得与其他监生一样的待遇。

等到三年后参加下一届乡试前的科试,无论成功与失败,刘元禄的监贡生身份便稳住了。

之后再花钱加以打点运作,便能得到个不入流的从九品官职,刘立一家也跟着由商贾人家转变为官宦之家。

以后刘立不仅不用日夜担忧豪商富绅觊觎自己的财产,害怕他们如同对待一只养肥的大肥豚一样吞噬掉自己,刘氏家族也能从此一跃成为大明朝高贵的官绅阶层。

等到双方一切手续办理妥当,刘立又一次向孙山连声道谢后,兴冲冲的离开了孙山的住处。

孙山拍了拍囗袋中一叠份额为五十两一张的银票,也暗自高兴不已。

不管怎么说,自己没有白参加一次乡试,不光落了个副榜举人的身份和好名声,还进帐五百两银票,此外还积累了科举考试经验。

从参加乡试中,他发现以后的科考题目会逐渐以策论为主。

虽然还是以八股文的格式写作,但要求言之有物,不提倡空谈逢迎,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上佳。

绝对不能像清朝时的八股文一味吹捧说空话,尽写些陈词滥调,一丝用处皆无,滥竽充数崇尚空谈之文,绝对入不了考官们的法眼。

怪不得明朝时的士子成为生员后,那些历史名宦的大多数人热衷于游学四方。

原来他们是想以游览各地风光,设法融入大明社会各阶层,熟悉各种社会规则和制度,为自己以后执政决策打下坚实的基础。

于是孙山决定回家后熟读唐宋文史,尽量融入时下氛围,打磨掉少年成名的优越感,这样才可能大有长进,在大明官场上有一席之地。

至于那位廉王朱厚烨,孙山已想出应付之策,绝对不能显现出自己是穿越者的身份。

暂时隐居山村中,以明朝一名渴望功名的少年才子显现于众人面前,相信也能瞒哄过廉王的耳目。

而且从刘立叙说的廉王过往点滴生活中,孙山已经看出廉王此人的心地有些过份自私自利,甚至有些阴狠歹毒。

自己还是依照原身孙山的本性,痴迷于科举考试中,以殚精竭虑谋求出仕为妙。

尽量别太于显得与明朝人格格不入,大不了入乡随俗,自己努力考上个正榜举人或三甲进士,到地方上担任一个七八品的官职。

这样便能与廉王不再产生交集,也不会引起他对自己的猜忌和提防,反正以孙禅前生的习性,已经过惯了与世无争的生活,也不会感到有什么惋惜和不甘心。

孙山在一次去李镇的雅言书铺时,看到他只经营些寻常开蒙读物及四书五经之类的书籍。

由于书籍太大众化,根本没有多少销量和竞争力,只能勉强维持住李家的温饱生活,孙山便决定再为李镇谋划一番。

几经考虑之后,孙山找来了院试同年范闲,与李镇一起协商三人合伙经营雅言书铺之事。

经过孙山的一番劝说后,范闲最终同意以缥缈山主为笔名,为雅言书铺撰写话本,还无偿为李镇甄别其他士子的话本投稿。

也就是说范闲做了不拿工资的免费编辑,以人力和智力投资入股雅言书铺,占居了百分之二十的股份。

孙山拿出一百两银子作为金钱投资方,也占据百分之二十的股份,由李艳代为掌控孙山的投资。

由李镇当雅言书铺的掌柜主掌经营,以人力和书铺入股投资,占据雅言书铺的百分之六十股份,也是最大的收益方。

收入和支出帐簿一分为三,分别由范闲、李镇和孙山的代表李艳核算,孙山书面上将所有收益均交由李艳处置,其中深意不言而喻。

当孙山、范闲、李镇三人来到历城县户房更换雅言书铺契约时,王司吏这一次表现得比上次更加热情。

他不光很快办理好所有手续,还主动邀请孙山赴宴欢饮,席间还郑重发下承诺,今后一定照应好雅言书铺,最终主宾双方兴尽而归。

张广发从外地经商回来,他早已得知孙山不仅考上了生员,还考中了乡试副榜第一名,心中十分高兴,设宴为孙山祝贺。

过了没几天,他便发现孙山与李艳的关系十分密切,而且孙山沉溺于男女情爱中乐不思蜀,始终不提及归家还乡之事。

他经过仔细打探,又得知孙山将入股雅言书铺的收益均赠送与李艳,担心将来自家侄女的婚事出了差错,便催促着孙山尽快跟随自己返回家乡。

想到这么多时日没有回乡,家中亲人不知道该多么思念自己,担心自己的安危,焦急地留意着自己的形踪,孙山心中顿起羞愧之情,答应了张掌柜提出的尽快回乡请求。

分别时李艳恋恋不舍的拉着孙山双手不放,济南府与沂水县相距近千里之遥,两个人想再聚在一起,不知道要度过多少日日夜夜。

一想到此次分别后,二人想再次见面,最快也要三年后的乡试之时,这让情陷爱河的她如何不痛苦万分,低声啜泣着一直不舍得与孙山分别。

孙山一则有些不舍得与李艳分离,二则也想尽快融入到明朝人当中去,于是他郑重向李母三人做出承诺。

“伯母、镇哥、艳妹,我三年后必再来济南府拼搏乡试,若有幸入了秋闱正榜,必再接再厉迎考次年春闱,若老天垂怜,有幸中个三甲同进士,便能迎娶艳妹为平妻。若老天不怜惜我二人,请伯母为艳妹另择佳婿。”

李艳听后又惊又喜,毫不顾及世俗礼节,也不忌惮母兄就在身侧,扑在孙山怀中,搂抱着孙山嚎啕大哭,哭声中饱含欣喜和满足之意,还有不舍与孙山分别之情。

等到孙山依依不舍的告别而去后,李艳正色对李母和李镇说道:“母亲,兄长,三年后无论孙郎登仕可否,我宁愿做小妾,也要嫁给他。”

李母和李镇母子俩面面相觑,想阻止李艳做出如此不理智的想法,又不知道该如何安慰她,母子俩对此嗟叹不已。

她们劝说着李艳不必如此决绝,应当相信孙山下次一定会科场连连告捷,一起返回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