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大明官场之名落孙山 > 第134章 再次踏上科举路(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34章 再次踏上科举路(一)

宋惕这才醒悟过来,为何觉得王才如此面熟,原来王才就是陪伴着韩续去拜见父亲宋容的人,也是当时自己最为憎恶之人。

之前他一直认为是韩续等人害死了自己的父亲,将韩续和王才列为害父的罪魁祸首。

不过经历了这几年的江湖磨练,宋惕早巳对王才和死去的韩续不抱有恶感。

他的父亲宋容当时只想着报复独掌权势的崔博,又贪图王韩二人赠送的重礼贿赂,才出面猜题让崔博难堪,最终失败自缢而亡。

既然宋惕早已解开心结,又感激王才兄弟出手相助,最重要的是双方已结成姻亲,以后便是一家人了。

王才在经商途中,无意间发现宁王正在招兵买马意图不轨,也在大量招揽文武人才。

王才兄弟俩已不容于正德王朝,他们又一心想要出人头地,便打算投靠到宁王麾下。

一旦宁王能够像朱棣那样靖难成功,王氏兄弟有从龙之功,定能再次兴盛王氏家族。

王才心思多谋狡黠,为了担心事情一旦失败,会连累到他们的亲人,又祸及到宋氏满门,便想到一条后路。

他将妻子和小妹王莹都托付于宋夫人,伪造了他和王魁经商途中被强盗劫杀的现扬,让他们兄弟俩从此人间蒸发。

又让王魁去招揽一帮亡命之徒占山为王,后来才带着众强盗去投效宁王,最后成了刘镇麾下的一员将领。

王才则凭借着自己的才学,和一套不俗的步战剑术,以及哄死人不赔命的三寸不烂之舌,成功获得了刘镇对他的器重,并将他视为心腹智囊。

、、、、听罢王才的详细讲述,刘英不禁对王才起了忌惮之心,却碍于亲戚情面上,没有当面透露出来。

当四人谈及未来的出路时,大家伙不约而同的想到离开水寨,远遁大海流亡国外。

只是对以后经营何种生计,四个人起了些纷争,而且志向和目的截然不同。

宋惕和刘英主张去和外国人经商,在海上做个有武装势力的海商,挣些光明正大的辛苦钱。

王才兄弟俩则主张和江南海商一样做海上强盗,用武力夺取财富,又能增强自方的实力,王才还侃侃而谈的试图说服宋惕夫妇。

“宋兄,依才之见,不如我们远遁海外后,暂时做一方海上劫匪,也就是世人所说的“海寇”。我在江南经商时,便听到江南海商收买或勾结倭国浪人一起抢劫海商,咱们加入也不算什么?”

看到宋惕和刘英坚决反对,王才看向弟弟王魁,王魁早已视兄长为偶像,对王才言听计从,便出面提出一条建议。

“兄长,嫂嫂,不瞒你们说,我们兄弟俩已与正德皇帝誓不两立,你们能不能容我俩带着麾下兵将自立一方,若有朝一日大明有变,咱们可以去投靠一方藩王,结成相互辅助的盟友,兄长和嫂嫂意下如何?”

既然人各有志,何况水寨内的二千水军中也有不少人热衷于以抢掠为生,宋惕夫妇俩便一口答应下来。

他们利用大明官兵急于围攻南昌城内的宁王之际,从长江水道进入大海,并迅速遁逃到一处小岛暂时安身。

在小岛休整期间,宋惕夫妇将刘镇的俘兵全交给王才兄弟俩,并剔除自方队伍中的三百余名愿意去抢掠之人,一并交给王氏兄弟。

十天之后双方分道扬镳,各自聚集起一方势力,他们的志向虽不同,却始终没发生过争斗。

甚至有时候双方还会伸手相助,从过上了各自为政的海商或海寇生涯。

由于疯传江西宁王举兵造反且声势浩大,孙青等人一直不许孙山去参加乡试。

此时孙山才后知后觉,有些后恂自己当时没有多想一想,忘记了宁王会在今年举兵谋反之事,向李镇兄妹俩做出了今年参加乡试的承诺。

眼看着农历六月快到月底了,离乡试之日已为时不远(得加上到济南府的时间),孙山顿时心急如焚。

他告知家中亲人后,便来到沂水县衙拜见知县石礼,想向他打听一下宁王谋反的事情。

石礼得知孙山的来意后,有些高兴的说出一个消息,令孙山感到十分意外。

正德皇帝的平叛大军刚出京城不久,王守仁令人送来的平定宁王叛乱的捷报便呈到朱厚照御案前。

雄心勃勃的宁王叛乱,是真正的风声疾雨点小,刚刚造反四十三天,便让王守仁率兵平灭了,连宁王都被生擒活捉。

正德皇帝有些不开心,认为王守仁太可恶了,败了他御驾亲征的兴致,甚至起了明面上嘉奖王守仁,暗地里贬谪他的念头。

伴驾随征的廉王朱厚烨劝阻住正德皇帝,历数各朝代有功不赏造成的恶果,最终正德皇帝擢升王守仁为吏部尚书、、、、等。

说到此处,石礼禁不住激动的拍案叫好:“贤弟,廉王一向好奢侈贪财物,如今总算是又做了一件好事,和多年前出面弹劾倒阉宦刘瑾一样大快人心啊!”

他好像感到自己此言对廉王有些不敬,讪笑数声后,又兴奋的直抒自己对未来朝政的臆测。

“贤弟,阳明先生进入京城担任吏部尚书,再过个三五年必能入阁拜相,王氏心学也会就此发扬光大。阳明先生倡导的′致良知,知行合一′的理念必大行于天下,被大明众士子奉为正典,哈哈哈哈哈、、、、”

孙山的脑子早已“嗡”的一声炸开了,原历史中王守仁终其一生才官至南京吏部尚书、新建伯,哪里曾在京城担任过吏部尚书。

南京是大明朝的陪都,在南京城担任高官,看似光鲜豪贵,却无疑是在养老无疑,根本没有实权,也无法施行自己的治政理念。

这一次廉王出面说服正德皇帝,促使王守仁进京担任六部主官之一,而且是最有权威的吏部尚书,王守仁还真有可能入内阁为相。

一旦王氏心学大行于天下,务必会改变历史的走向,廉王朱厚烨这么多年一直在胡闹,没想到关键之时发挥了重要作用。

石礼看到孙山一脸错愕呆滞的模样,以为他也和自己一样,为王守仁进京城担任吏部尚书而高兴。

停留一阵后,石礼才重新镇定下来,与孙山畅谈一番廉王的英明举措,为大明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最后才想起孙山的来意,笑咪咪的说出令孙山满意的答复,今年的乡试正常举行。

“贤弟也该打点好行囊,去济南府参加乡试,祝贤弟今科桂榜高中,来年殿试中大放异彩,捷报连登黄甲。”

孙山回到家中,向长辈们解说明白,得知宁王叛乱已平定,孙青等人才放下心来,答允了孙山前去参加乡试的请求。